医疗和爱马仕有什么关系?
说起爱马仕、香奈儿之类,冰球也只是知道名字而已。但是,我们不能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医疗是从老到小、人人必需的,和这些奢侈品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你错怪爱马仕了,医疗也是奢侈品一族。
不信?咱们来看看奢侈品的特征吧。
奢侈品特征之一:高价格
这点无需多言,相信生过稍大病经历的人都有感受:大病生不起。
前阵的热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中提到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的昂贵费用: 一场大病让家底殷实的中产都感到不小压力,更何况经济状况本不乐观的呢?
我曾见过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因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住院,情况危重。家里的积蓄已全用完,医院也帮忙联系媒体和组织社会捐款,但还是填不了ICU 病房一日千金的费用。撑了几十天后,家人无奈选择带孩子回家听天由命,让人唏嘘不已。
这样的例子生活中不少。
奢侈品特征之二:稀有性
医疗资源是非常稀有的。培养一名合格的医生至少要十年时间,护士的技能也需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培训得来。而每个医生、护士的时间和常人一样,一天只有24小时。除去吃饭睡觉,工作一天16小时就可称为工作狂了吧,能看的病人有限。医院床位只能一张睡一人,新药进口药不但价格昂贵亦经常缺乏,等等。
因为缺稀,就有等级之分。如同爱马仕一样, 能够享受到怎样的医疗也成为了身份的象征,比如医院里的高干病房。
在讲第三个特征也是最有说服力的特征之前,先来看看奢侈品的经济学定义吧。
冰球老师微观经济学时间:
随着收入的上升,对奢侈品需求的上升程度高于收入提高的比例。也就是说,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于1。
价格弹性指的是需求量对于价格变化的敏感度(需求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如果一个物品的价格变化一点,对需求量的变化很多,那就是弹性大于1,也就是奢侈品的定义。
想象一下,如果明天爱马仕包的价格降为100元一个,那还不让大家抢购一空?
与之对应的,是价格弹性小于1 - 也就是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影响不大的 - 刚需品。 比如,我们吃的盐,即使价格有所浮动,对需求的变化也不会影响太大。
但是冰球还是提议,把食盐的价格提高十倍,大家都少买少吃点盐,可以减少点高血压和心衰发作。这是题外话了。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医疗是奢侈品吗?
奢侈品特征之三:如果价格降低,就会有过度消费。如果价格升高,则买的人减少。
医疗完全符合这条标准。
在美国,有医保的人群对医疗的过度消费远超过没有医保的人群,注意,这里的重点是“过度医疗”。
比如有些公司给高管设计了“行政医疗保险”的福利:每年一次“深度检查”,包括核子医学心脏压力测试(nuclear cardiac stress test)这种只有在特定人群中才适用的测试。
有测试,就有假阳性,就有不必要的恐慌和一系列下一步测试。但是高管们表示对这项“福利”很满意,医院的账目也很满意,双赢。
输的是谁呢?输的是低收入和没有医疗保险的人。他们只有靠“盼”和 “拖”。盼着,别生病;拖着,小病拖成大病,直到再看时已可能来不及。
医疗是奢侈品。但是,关乎生命的医疗真的可以和爱马仕一样吗?
有人热衷买假爱马仕,既满足了虚荣心又不会瘪了钱包。但是,有人会为了省钱去看假医生吗? 这不是那健康甚至性命开玩笑吗?
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医疗市场需要开放、竞争、和健康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人投资和投身之中。
但是,医疗又不能完全交给市场。因为市场是欢迎奢侈品的,而做爱马仕包的人不会在乎有人买不起。于是国家和政府就有责任保证人们买的起“平价又有质量保证的包”。
相比买得起好质量的包,优质的医疗服务相信是更多人所希望的。由于医疗的不完善性,医疗的执行过程中有很多差别。比如一个同样的疾病,问10个医生,可能会有7个不同的方案。这种差别并不一定是简单的好坏或对错,但如果医疗质量没有系统的评估和监测,后果会很可怕。
医疗和教育是增加人类长期资本的两样东西,希望有一天医疗和爱马仕不再有任何关系。
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未经授权,谢绝公共平台转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