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俗称,但上呼吸道感染由多种病原引起,如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等。所以用药前应先明确孩子“感冒”的致病因素,若为病毒感染,那么使用抗菌药——也就是俗称的“消炎药”是不对症的,应该选择对症的抗病毒药物;若为细菌感染,同一种抗菌药连续使用7天不见好转,就需要咨询专业医师或药师更换其他抗菌药。
而咳嗽为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它是由呼吸道炎症、异物或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的。咳嗽是一种能够将呼吸道分泌物或异物排出的保护性反射。孩子“感冒”时一直流鼻涕并伴有咳嗽,多半是由呼吸道中的痰液引起,治疗应以祛痰药为主,如含丙卡特罗、氨溴特罗、乙酰半胱氨酸等成分的药物。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当孩子有痰时不宜使用中枢镇咳类药物,如含右美沙芬成分药物。所以孩子咳嗽时,不要急于寻求快速止咳药物,因为咳嗽只是一种伴随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只有我们了解到咳嗽的根本原因,才能因病制宜、正确用药。
此外,感冒咳嗽时保持患儿呼吸道湿润也很重要,家长们可将室内空气湿度保持在65%以上,同时也要监督患儿多喝水。
儿童的生长发育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他们的很多生理功能并未发育完善。尤其是患儿生病发热时,其大脑中枢无法针对自体温度进行调节,所以高热时家长们需要使用退热药来处理,如布洛芬滴剂(美林)、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泰诺)等。
这些退热药正是作用于大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促进体内某些物质的合成来降低体温。服药后孩子头部和上身出汗正是药物降温作用的体现,所以不必过分惊慌。出汗后应注意及时擦干身体,必要时更换干爽衣服,千万不要给孩子盖厚被子或多穿衣服捂汗,注意房间通风换气同时又要避免出汗时受风受寒。
若出汗量较大时可能会出现脱水症状,患儿表现为精神稍差、烦躁不安、皮肤弹性变差,可服用口服补液盐进行补液;若表现为口唇黏膜干燥、眼窝凹陷、哭时无泪等,即为中重度脱水表现,需要及时就医。
退热药一定要注意是在孩子高热时(体温≥38.5℃)服用,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选用以滴剂为剂型的退热药,年龄稍大的患儿可选择混悬剂服用。若高热不退,可每4-6小时重复使用,每24小时不超过4次。须按照说明书中的推荐剂量给药,避免超量。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第八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1-42.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