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林
编辑 | 刘健
(一)海波是个植物学博士,师从肖培根院士。
海波为女儿编写的童话故事里,一树一花都付之于生命,父心独具想告诉女儿“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注1]。
“海波,植物也会是一个活的生命体?”我问。
“草木皆是生命。春夏秋冬,花开花落,不就是一种生命现象吗?木横断之,便见年轮,不就是一种生命痕迹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注2]。’不就是一种生命的轮回吗?”海波答。
“那树有心跳和脉搏吗?”我问。
海波稍停顿。笑语:“您请个老中医切一下脉不就知道了吗?”
我会心一笑,海波知我。
(二)看上去很安静的树木,实际上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活跃。人类进入21世纪又发现了它们的许多“秘密”。
2016年,丹麦科学家发现桦树会在夜里“睡觉”,它们的树枝会休息,下垂多达10厘米。2017年,发现大多数树木的运动节律不是如人的昼夜节律,而是3至4个小时为一个周期。科学家采用一种通常用于监测高层建筑的激光扫描方式,分别对22种树木在无风、黑暗条件下树木树冠的形态进行监测,发现有7种树木在3至4个小时内,向上或向下移动了1厘米。这种波动在木兰科植物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平均达到1.5厘米。科学家因此产生了一个新观点:这可能表明树木拥有“心跳”,树木是通过一种“脉动”,积极地、有节律地从根部向上运送水分,尽管其“压送”水分的机制目前尚不为人知。
原来植物作为上天给予大自然的一种“恩赐”,同样赋予其“心跳”。树亦有“脉”,只是人类目前无法去为它“号脉”。
(三)经方中医苏老师号脉用的是一个中空的陶瓷“脉枕”。
“您为何不用木枕或布枕?”我问。
“因为我想尽量减少‘变量’,瓷枕受压的变化量最小。”答曰。
“那为什么咨枕要做成中空,是不是希望通过声波放大某些信号?”我是个外行,思路总在天马行空。苏老师似乎秘而不宣地笑了笑。
三指搭腕的“脉诊”,从外部测量人体内部的生物信息是中国人在公元前五世纪创造的。今人似乎不屑、不信,但那是一个没有心电图仪、B超、CT和核磁,甚至没有体温计的古时候,难道还不够神奇?我们至今也搞不明白当时古人是怎么琢磨出这一招数,但“号脉”是一个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基本功之“独门技艺”。经过长年实践积累,传统中医总结出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中医总结出的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常见病脉,是因病施治、对症下药的基础。所以在我看来,凭化验单和检查报告看病的“中医”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医,至少不是一个“好中医”和“大医生”。
[注1]唐·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赞府》: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
[注2]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注3]自《参考消息》2018年4月24日第7版文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