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医生答疑 | 治痛风药物毒性大 能不吃就不吃?
曾听到N个痛风患者这样说:“治疗痛风的药物,对于肝肾毒性大,能不吃,就尽量不吃。”
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
请听,蚂蚁医生特聘专家——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代谢病科主任李长贵教授为大家答疑。
目前治疗痛风的药物主要包括下列三类:
(1)镇痛药物:包括秋水仙碱、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等;
(2)降尿酸类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有:别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马隆;
(3)碱性药物:常用的有小苏打、苏打水、枸橼酸盐制剂等。
患者和家属一般可接受小苏打、枸橼酸盐制剂等碱化尿液药物治疗,但因惧怕药物的副作用,拒绝使用镇痛和降尿酸药物。
让我们先看看镇痛和降尿酸药物在痛风治疗过程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不用这类药物会导致什么后果,然后再来谈该不该用药的问题。
一、痛风发作时该吃的药
痛风发作时,由于疼痛剧烈,大多数患者难以忍受,因此镇痛是患者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
镇痛药物除了能迅速缓解疼痛,减轻患者的痛苦外,尚具有局部消炎作用,通过消炎减轻疼痛部位的水肿,阻止炎症对局部关节、组织和骨骼的损害。因此痛风急性期必需使用镇痛药物,否则,易导致关节局部的损伤,使痛风由急性转为慢性。
1.秋水仙碱:是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特效药,其镇痛和消炎效果均佳,但其达到镇痛效果所需剂量与中毒量非常相近,其副作用在临床上大部分病人表现为腹痛、腹泻,少部分病人出现肝、肾损害、骨髓抑制,但停药后肝肾功能和骨髓抑制均能恢复正常。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近年来在镇痛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有些新型药物镇痛效果可与秋水仙碱媲美,如安康信(依托考昔),甚至已超过了秋水仙碱。由于其镇痛机制与秋水仙碱不同,因此与秋水仙碱合用在临床上往往能产生奇效,副作用明显减少。目前正逐步替代痛风急性期单用秋水仙碱治疗这一传统治疗方案。该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心肌缺血者慎用,肝肾毒性不大,轻度肝肾功能异常,停药后多能自动恢复正常。
痛风急性发作时,早期使用镇痛药物,很快就能改善症状,服药时间不会超过2周,相对安全。
二、痛风缓解期时该吃的药
痛风缓解期的治疗主要是降尿酸治疗。通过治疗使血尿酸长期维持在正常水平,即可预防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也可预防或延缓痛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因此缓解期降尿酸治疗对痛风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降尿酸药物主要有两类,其一为抑制尿酸合成的药物如别嘌呤醇、非布司他,另一类为促进肾脏尿酸排泄的药物主要为苯溴马隆。这两类药物降尿酸的作用都较强,对肝肾都有一定的副作用,但停药或应用保肝、保肾的药物后,肝肾功能一般能恢复正常。
三、是否需要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
在考虑是否需要服用治疗痛风的药物时,应全面权衡用药的利与弊,不能片面强调药物的副作用,而忽略了疾病本身对肌体的损害。与炎症和高尿酸血症对肌体的损伤相比,药物的副作用可说是“小巫见大巫”。因为机体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特别是肝脏和肾脏,药物对肝肾的损伤,肌体可以得到自我修复。但长期高尿酸血症对肾脏、肝脏、心脏等肌体内脏器官所产生的持续慢性损伤却是不可逆转的,也是难以修复的,而且最终会导致尿毒症、冠心病、中风等严重后果。因此,除非患者存在用药禁忌,否则,一般痛风患者在痛风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均应考虑药物治疗。
来源 | 蚂蚁医生网站资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