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尊重“人”的小需求 方能赢得医美大市场
近二十年间,中国整形业风起云涌,风光无限。
中国年轻人,尤其是95后、00后,深受韩国文化的影响,当下中国年经人的整形消费理念也与韩国越来越接近,特别是最近三五年,年轻人甚至带动了整个社会对医美整形的认同感、青睐度。
统计数据表明,现在20-40岁的城市女性中,有60%-80%的人都有会以不同方式来调整自己容貌的意愿,而25岁以下的年轻城市女性,这个数字更是高达90%以上,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医美整形业在未来5-10年内会达到一个巅峰期。
在整形业,曾经有过“广告为王”的时代,广告为王对应的是——“新客为王”,这个时代独领风骚的当然是莆系医美机构。
在医美“莆系为王”时代,莆系医美“广告为王”致胜三绝招:1、敢投入;2、舍得投入;3、坚持投入。
然而,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当广告媒体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全新时代的冲击下变得碎片化后,整形已由“新客为王”的时代进入到“老客为尊”的时代。
对于爱美女性来说,整形是很容易上瘾的,当新客的引流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当越来越多的老客开始了二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消费整形时,医美机构投资者们终于清醒地意识到:
整形,不再只是新客为王,不再只是“杀生”——一锤子买卖;
整形,已经开始回归“技术为王”的本质,整形手术效果、结果、口碑变得越来越重要;
整形,开始进入战国年代;
整形,未来不再是莆系一家独大,而是进入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
整形,开始进入更多的市场细分化阶段;
整形,未来大市场已来,挑战与机会并存。
与此同时,各式各样的社会资金前仆后继涌入整形市场,然而,并不是进入了一个好行业就一定能赚到大钱。
所以我们看到,即便整形市场欣欣向荣,一片利好,但仍然不断有医美企业在投资经营中遭遇滑铁卢,甚至有些还是以前做得不错的机构。
为什么会这样呢?
我认为,是因为这些企业只抓“大”事,却忽视了“小”事。
这是一个动辄“大资金、大战略、大布局”等大词汇满天飞的年代。
很多医美投资新机构成立之初,既做市场调查,又做产品规划,再做投资分析,看上去头头是道,有千般理由能把企业做好,能赚到大钱。
可事与愿违。
看似容量很大的医美市场就是挤不进去;
看似已纳入麾下的人才就是三心二意;
看似精明能干的团队就是内耗严重;
看似容易赚钱的新投项目就是频频失手;
归根结底,都是在各种“小”事上栽了跟头。
“因小失大”的案例在中国医美投资界比比皆是,一个又一个正在前赴后继地不断上演着。
一些企业的重要决策人或操盘手,处理问题,尤其是和人有关的问题时,不管是针对员工的“小意见”,还是针对客户的“小需术”,总带着几分漫不经心,几分张扬与狂妄,以为有了大资金、大规划、大格局、好位置、精装修等等硬件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殊不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不管之前有多大的资金、多好的规划、多好的品牌、多好的装修、多好的地理位置,但如果在“小”事上一次又一次的疏忽和处置不当,就会像泰坦尼克号一样,终究会倾覆。
(大家都知道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因为撞上了冰山,又有多少人知道沉船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不合格的铆钉,因为铆钉承重不够,导致船身受到撞击时发生断裂,海水涌入。)
所以,整形机构的主要决策人、操盘手,永远要对市场和人的管理有敬畏之心。
因为整形市场的核心,说到底是做“人”的事情。
这里说的“人”——既包括好医生、好渠道团队、好咨询团队、技术及营销骨干等,也包括优质客户、有多次消费需求的客户、普通客户及潜在客户,甚至还包括重要至极的公关股东是否合格和是否同心协力。
如何尊重人?
如何重视人的“小”感觉?
是漠视这些不起眼的“小”事,还是懂得通过“小”事,赢得伙伴、员工、人心、客户、市场?
这里面有大文章。
整形业不乏这样的案例:很多大资金、大品牌风光进场,一番厮杀,最后却落得个丢盔弃甲。心有不甘,却又找不到失败的原因,其实都是栽在对于“人”的小事重视、尊重不够上。
泰坦尼克号曾号称“上帝也沉没不了的巨型邮轮”,何等狂妄,何等不可一世,在它撞到冰山前,曾经得到过数次来自其它船只的冰山警告,然而,对于这些“小”事,泰坦尼克号根本不放在眼里,他们回复是“Keep out! Shut up! You're jamming my signal(闭嘴,你干扰到我的信号了)。”当别的船只选择抛锚躲冰时,它仗着自己庞大的动力和精良的设备义无反顾地冲进冰海中。
正是因为不听忠告,漠视“小事”,狂妄自大,才让这一曾经号称永不沉没,曾经让大英帝国引以为傲的巨轮最终走向倾覆的命运。
作者 | 黄石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