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药的时候怎样喝水才正确?
日常生活中,服药喝水应注意细节,否则影响药效,对身体造成伤害。
大多数药物,宜喝水200~300毫升。服药时可先喝些水润湿咽部和食道,服药时再饮用200~300毫升水。不同药物对喝水也有不同要求。用水太多会稀释胃液,加速胃排空,不利于药物的吸收;用水太少,吞咽的药物容易贴附在食道造成不适感,甚至对食道造成损伤。
有些药物需增加喝水量:一些对消化道有刺激的药物,例如四环素类药物、阿司匹林、强的松等,要加大送服的水量,以减轻对消化道的刺激。还有些药物代谢时易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血尿、尿痛等,如磺胺类药物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等,因此服药期间需要增加饮水量。另外一些解热镇痛药物服用后会使人出汗,如对乙酰氨基酚,服药可多补充水,防止电解质紊乱。
有些药品需要少喝水:一些胃药,如铝碳酸镁、氢氧化铝凝胶等,服药时不宜多喝水,一般只需50毫升水送服即可,且服药后半小时内不宜喝水。因抗酸药与胃粘膜保护类药品,服用后覆盖在胃粘膜而起作用。喝水过多或服药后马上喝水,会使覆盖在胃黏膜上的药物减少,使保护膜变薄,从而影响疗效。某些散剂如蒙脱石散只需50毫升水冲服即可。
有些药物不需要喝水:止咳糖浆、含片类药物如西瓜霜含片等,服用后黏附在咽部,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如果喝过多水,会把咽部药物有效成分冲掉,使局部药物浓度降低,影响药效。一般要求服完止咳糖浆、含片后,5~10分钟内不要喝水。漱口药如过氧化氢溶液、复方硼砂溶液不能用水送服,因其必须充分接触口腔黏膜,不能咽下,也不能用水稀释,以免降低在口腔中的浓度,以致达不到灭菌效果。咀嚼片在口腔中咀嚼或吮服使之溶化后吞服。咀嚼片嚼碎后即可咽下,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舌下含片如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救命的药,正确给药方法是舌下含服,通过黏膜吸收,所以服用时不喝水。
要求水温低于40℃的药物:一些消化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等、维生素、微生态活菌制剂等,水温过高会降低药效,不宜水温过高。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