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疗法显神奇 看中医不仅是喝中药!

2018
04/23

+
分享
评论
宜宾理疗按摩蒋老师
A-
A+
中医外治法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大行。学好中医医理,重视外治疗法在实际操作中的种种体会,非常重要。

在为大家科普“看中医不仅仅只有喝中药”这是怎么一回事时,我们先来读几个故事!

扁鹊(公元前407-310年),真实姓名秦越人,又号卢医。

他为什么被称为“扁鹊”呢?因为医生治病救人,走到哪里,就为那里带去安康,如同翩翩飞翔的喜鹊,飞到哪里,就给那里带来喜讯。因此,古人把那些医术高明的医生称为扁鹊。秦越人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刻苦钻研,努力总结前人的经验,大胆创新,成为一个学识渊博,医术高明的医生。他走南闯北,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获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欢迎。于是,人们也尊敬地把他称为扁鹊。   

据史籍记载,扁鹊曾到过中原很多地区行医,他能够根据各地民间医疗上的实际需要,给人们治疗各种疾病。有一天,扁鹊带了子阳、子豹两个徒弟行医到了虢国,听说虢太子在当天早上患病后突然失去了知觉,不省人事已经有半天了,很多人认为虢太子已经暴死。扁鹊和于阳、于豹急忙赶去看个究竟。他们到了虢宫,了解了病人的症状和发病经过,然后对病人进行了仔细地检查。结果发现病人的鼻翼还不时地在煽动,并且‘两股内侧还是温热的,扁鹊诊断结果认为这个病人并不是真正的死亡,而是患了“尸厥”症。于是,他指导子阳立刻给病人扎针急救,不多一会儿,病人便醒过来了。接着,扁鹊又吩咐子豹用药物轮番热敷病人的两侧胁下。过了不久,病人就能够坐起来了。后来再配合药物煎汤给病人口服,治疗了二十天,病人终于恢复了健康。

这是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有文字记载的针灸治病取得显著疗效的一个例子。扁鹊用针灸等方法医好“尸厥”症病人这件事,在当地大为轰动,很多人称赞扁鹊有“起死回生”的奇术。扁鹊解释说:并不是我能够把死人医活,而是这个病人本来就没有死,所以把他医好了。

有一次,扁鹊到晋国,晋国卿相赵简子由于专心国事,用脑过度,突然昏倒,五天不省人事。大夫急忙召扁鹊诊治。扁鹊按了脉,从房里出来。从人尾随着探问病情,扁鹊沉静地说:“病人的脉搏照常跳动,不必大惊小怪!不出三日,他就会康复的。”果然过了两天半,赵简子就醒过来了。准确地用切脉诊病是扁鹊的首创。又有一次,扁鹊路过齐国都城临淄,见齐国的国君齐桓侯气色不好,就断定他已经生病了,说:“你有病在肤表,如不快治,就会加重。”桓侯听了不以为然,说:“我没病。”扁鹊见他不听劝告就走了。这时,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凡是医生都是贪图名利的。他们没有本事,就把没有病的人当有病的来治,以显示本领,窍取功利。”过了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作了一番观察之后,对齐桓侯说:“你的病到了血脉,不治会加重的。”桓侯听了很不高兴,根本没有把扁鹊的话放在心上。再过五天,扁鹊又来见齐桓侯,经过细致的观察,严肃地对他说:“你的病进入肠胃之间,再不治,就没救了!”齐桓侯听了很生气,当然也没有理睬扁鹊的话。等到扁鹊第四次来见桓侯,他只瞥了一眼,就跑开了。齐桓侯发觉扁鹊不理睬自己,就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肤表,用汤熨可以治好;病进入血脉,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到了肠胃,用酒剂也能治愈。如今齐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再也没法治了,我只好躲开。”又过了五天,齐桓侯果然病重,派人请扁鹊来治,扁鹊早已逃离齐国,而齐桓侯因误了治病时机,不久也就死了。早在两千四百多年前,扁鹊就能从齐桓侯的气色中,看出病之所在和病情的发展,这是很不简单的。据载,某国国王要扁鹊治病,扁鹊写了一封信将他骂了一顿。国王大怒,派人去抓他,但扁鹊已经逃走。那国王气得吐脓血,病竟然痊愈了。这才知道扁鹊是有意激怒他的。由是可知,中医治病还包括情志疗法,也就是心理疗法。

由于古时的人,受“天命论”的影响,以及其它一些原因,大多相信鬼神,鬼神能叫人害病,所以有病常请巫医医治。巫医见了病人,既不切脉、望色、听声,也不问病情,只是装神弄鬼,或用占卜等办法,蒙骗病人,以致白白送了许多性命。那时候的国君和贵族,都有“天命论”思想,故而相信巫医,所以巫医医死了人,不但不去惩办,反而认为死者命该如此。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期。随着铁制工具的使用,生产的发展,文化的提高,对神鬼致病说是由于“获罪于天”或“鬼神所依”的谬论,发生动摇和进行斗争的人越来越多。    

扁鹊当时是一个富有经验的医生,他坚决反对巫医,把“信巫不信医”列为“六不治”之一。他在当时与巫医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这种唯物主义思想,对破除迷信、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曾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扁鹊听到秦国通过商独变法,国家富强了,科学技术发展了,便到秦国去行医。当他替秦武王治病时,秦太医令李醯说:“武王的病在耳朵前面,眼睛下面,除掉它会耳聋眼瞎。”扁鹊对这个庸医的话很气愤,于是“怒而投其石”,用砭石割去了武王脸上的疾患治好了他的病。李醯因此很嫉妒,派人到咸阳把扁鹊暗杀了。

华佗是东汉末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是一个医疗经验丰富、医学知识渊博的医学家。当时有人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口回绝了。    

他经常深入民间向群众学习,用民间的单方治病。他通晓内科、儿科、妇产科、针灸科、药物学,尤其擅长外科。他还创造了体育疗法——“五禽戏”。他请教会拳术的人,又细心观察虎、熊、鹿、猿、鹤五种动物活动的姿态,编出一套拳法,传给别人,作为锻炼身体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他曾发明麻醉药——麻沸散,是我国最早应用麻醉药的外科医生。比外国人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国外早年出版的《世界药学史》里说:“阿拉伯人用的那种麻药,可能是从中国学来的。因为中国的华佗对麻药很有研究。”华佗由于经常给病人动手术开刀,熟悉人体各个部分的组织结构,这对他钻研针灸是很有利的,所以他发现了“夹脊”穴,针灸技术在当时也很有名。华佗用针灸为人治病选穴十分精当,每次取穴不过一两处,用艾灸也不过一两穴,每处灸七八壮。他在进针以后,问病人有没有酸、麻、胀、重的感觉,病人讲“有了”,就说明针效已经达到患处了。他针灸的特点是,取穴少、疗效高。他是一位针灸疗法的高手。    

华佗自己下针很准确,别人误针了,他也能看出来。有一次,有个督邮官叫徐毅,得了病,华佗去看他。徐毅跟华佗说: “昨天我让医官刘租,在我的肚脐以上四寸的地方针过以后,就咳嗽不止,想睡也睡不好。”华佗说:“哎呀!他本是要给你针‘中腕’穴的,但是刺错了,戳到肝上去了。你会一天天吃不下东西,你只能活五天了!”后来徐毅的病日渐加重,不几天果然死了。    

和华佗同时代的曹操得了一种头风病(半侧头痛),一发作,十分难受,捧着头,事不能做,饭吃不下,觉也睡不着。他找了很多名医,都没有治好。听说华陀很有本事,就派人将华佗叫来治疗。华佗到了曹操那里,详细地问了病情,作了检査,决定用针灸给他治疗。他替曹操扎了两针,曹操的头果然就不痛了。后来曹操又犯了老毛病,他再把华佗叫来,华陀一扎针,曹操的头痛果然又好了。于是曹操强要华陀长期住在他那里作侍医。华佗不愿意专门侍候曹操但是又不能公然违抗,就推说接到家信,要回去看看。到家以后,又推说妻子有病,一再请假不肯再去。曹操写了几次信,又叫地方官去催,华陀都没有动身。曹操大怒,派人到华佗家乡去察看,结果查出真相,便把他关进监狱。华陀还是不服,曹操就把他杀了。曹操杀了华佗。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得快要死的时候,他后悔地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好,故事大家也看了,这些故事只是中医外治法之中的一小部分,在此就不一一例举,我们言归正传吧!

几年前,一般在医院周边最常见的是鲜花水果店、寿衣寿盒店,这两年,养生馆、按摩店、足疗店也开始在医院附近出现。很多病人求助于中医,求助于这些外治法。由此,中医外治法的春天来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中医首先是一个“道”,是一套理解人的生理和病理的理论体系。认识了疾病之后,治病之术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开方用药、针灸、刮痧、拔罐、导引、按摩、外敷、外洗、祝由……人们可以便宜行事,怎么方便怎么来。古人把治病之法叫“方技”、“方术”,其中的“技”、“术”的意义,就更偏重针灸、按摩等外治法。这些治疗方法本来是并行不悖的,只是各人擅长的不一样,各时代崇尚的不一样而已。

宋元以来,尤其是明清之际,儒医甚多,这些人读书多,文化知识广博,对传统文化体悟也较深。他们善于思考,故能明辨医理,将经典的内涵发扬光大;他们善于写作,且常常将理法方药合盘托出,这对医理的传承是大有好处的。但这些人往往比较清高,不愿意给别人捏手揉脚,顶多把个脉,然后漂漂亮亮地写个医案,开个方子。由于他们精通医理,熟悉药性,处方用药往往丝丝入扣,切中病机,所以也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这样,他们就不用求助于针灸、推拿按摩、刮痧拔罐、导引之类的技法了。

何况,当时,宫廷、官宦之家的人也同样清高,觉得自己的万金之躯,不能随便给别人搓揉按捏、针刺火烫,大家更倾向于吃药治病。上有所好,下必从之,老百姓也会如此(因此,这些外治法一度被沦落到民间,甚至在一些偏远山村才有一席之地)。于是开方用药就成了医学的主流。

今天不一样了。很多有家学或师承的民间中医都没有资格开方用药,为了规避风险,就只好另辟蹊径了:外治法比较安全,没有汤药入你的口,没有银针进你的肌肤,我只是给你按了按,揉了揉,或用艾薫了薫,不至于犯法吧?而且,今人在疾病面前,早就放下了昔日的矜持。扒皮、抽血、截肢,乃至五脏六腑的大挪移都屡见不鲜,谁还介意在身上做点不伤皮肉的推拿按摩、正骨理疗,针刺艾灸呢?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医外治法比中医处方用药更能令人接受。今人饮食丰富,运动量少,痰、瘀容易阻滞于肌肤经络之间。你给他做做手法,揉一揉、刮刮痧,疏通一下,或用热敷、艾灸、拔罐温通一下子,他会觉得非常舒服。这也是外治法倍受欢迎的一个原因。

外治法在操作上要简单一些,往往不需要对疾病进行过于非常细致的辨析,不需要对药性和药物的配伍、 用量进行精确的把握和拿捏,只需要根据十四经络、根据病人的感觉和医生手下的经验,就能把握病情,减缓病痛。这就使更多的人易于掌握。还有,今人本性浮躁,崇尚表演,往往追求立竿见影的疗效。外治法在治疗的过程中就会缓解病痛,甚至会登台表演,当场见效,这非常容易使人产生信心。而开方用药当下见不到效果,需要抓药、回家熬药、喝药,才能见效,如果慢性病,效果还会慢一些,过程很麻烦,很多人没有这个耐心,没有耐心就没有信心。就复诊率而言,用外治法,病人也更愿意来复诊。而开方用药,病人要么因为病愈而不来复诊,要么因为怕麻烦而不再坚持。

综上,中医外治法在未来一段时间必将大行。对有志于从事这一行的朋友,我只有一个建议,就是学好中医医理,还有外治疾病在实际操作中的体会、感悟医理。医理不仅决定疗效,而且决定你水平的高度和境界。外治法盛行,意味着以方药为主的内治法式微。如今,开中药方子的医生到处可见,但真正会按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而开处方的中医有几人呢?

因此,小编呼吁社会各界、请给中医外治法正名,同时,希望对那些有病症需要看中医的、有误解的人们说,看中医不仅仅只有喝中药,还有你不知道的神奇外治疗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法显,中医,中药,外治法,齐桓侯,扁鹊,针灸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