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的是这样吗?
前一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了一副医院职能部门和临床工作者的关系图,图上形象地描画了临床工作者辛苦劳作,职能部门坐等看的监工角色,这幅关系图让身在医院职能部门工作的我们心理难免有一些说不出的梗喉感,难道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由此想起,网上流行的《行政与临床关系为什么这么囧?》一文中描述的情况,临床医生眼里的行政人员:不懂专业胡乱说话,科室检查走马观花,坐得舒服电脑噼啪,有事还要临床出马;而行政人员眼里的医生则是这样的:制度规范统统不看,评审检查与他无关,各种问题重复出现,一句“很忙”请你“别管”。其实,临床有临床的苦,职能部门有职能部门的难,他们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
按照原卫生部颁布的《三级医院评审实施细则(2011版)》中对职能部门的定位,职能部门在医院处于决策层--管理层(控制层)--执行层,管理层也即控制层的地位,起着上传下达的关键作用。
二、另外几个维度
上图只是反应的职能部门的工作监管角色的一个侧面。职能部门的作用还有多个维度。假设我们让所有的职能和后勤部门统统裁掉会是什么样呢?
突发事件医务人员自行解决、出现医患纠纷科室自行调查、医生自我联系耗材供应、运行病历科室自行管理、各类规范科室自行解读、人员考勤自行管理、科室自行组织各类培训、设备运行自行维护检测,如果真是这样估计科室什么活都不要干了!
从另一个这幅图没有反应到的一个维度,但如果从人数和部门的绝对数来说,职能部门的人数和临床科室的人数对比是,根据2016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医院卫生技术人员845.4万,管理人员只有48.3万,工勤技能人员80.9万,一线卫技人员/管理人员比例17.5:1,一线卫技人员/工勤技能人员比例为10.5:1,一线卫技人员/管理+工勤人员比例6.58:1,实际的情况是有限的职能科室人数面对众多的临床一线人员。
实际上发达国家的医护与辅助人员比例远超过我国,梅奥诊所2012年就拥有3300多名医生、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却有46000名辅助保健人员,医辅人员/医疗人员比为13.9:1。其医辅人员完全分担了医疗人员的非核心医疗业务,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完好的就诊服务。
其实,只能说我们的职能和后勤部门还没有真正的发挥医疗辅助作用,但不能因为现在的不专业、不细致、不标准,就否定职能部门的作用!
我国医院的职能部门确实需要由传统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控职能转变为一线科室提供全面的标准化服务、前沿性管理引导、大数据参考、科室成本运营等管理和运营职能角色上来。
三、其实是一个整体
职能部门究竟在医院管理中究竟如何定位?他们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发挥作用?是问题检查者、督导督促者、处罚问责者,还是标准制定者、服务提供者、工作协调者、数据提供者、决策辅助参考者……?
如果我们把医院比作一条道路的运营商,我们的科室就像行驶在公路上的车,科主任驾驶着与生命的汽车,与疾病和死神赛跑,医务人员陪着病人搭在车上,能否安全达到目的的,不光看车、还要看路、天气等等。我们职能部门和后勤部门的作用恰恰就在这里,有其专业性和不可替代性,这辆生命之车究竟能够搭载多少生命?在什么条件下行驶速度最快又安全、油耗最低?恶劣天气什么情况下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保证车的安全、什么路段超车最安全、什么路段是故障高发路段,我们要限速、要提示、要提供各类专业信息、路况的适时信息,我们要制作各类指引标识,车辆需要定期保养、路面需要定期维护、司机乘客累了要休息、吃饭、上厕所,这就是职能部门和后勤部门的作用。
其实,我们更向是参加一场又一场的F1赛车,时不时的要和疾病和死神赛上一次,只有车手娴熟的车技不足以获得比赛的胜利,如果没有维护团队的紧张有序的无缝衔接和配合,哪得有最后捧得奖杯时的欢乐,哪得有成功救治病人的欣慰和成就感,其实一线医护人员和职能部门、后勤科室是一个整体,医院运行是专业化的团队运作,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我们便能无往而不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