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春花盛放,2018中国医学创新大赛初赛落下帷幕。
截至2018年4月11日,共有近300个创新项目报名参赛。经初筛后,114个项目进入初赛角逐。
4月12日,历经约6小时的激烈讨论,评委组完成各项目评分。
尘埃落定,结果现在揭晓。
进者:何以为进?
本次初赛医药及医疗服务组和医疗器械组同时进行,各组分别讨论、打分,评选出“优秀奖”获奖项目(各组7-15名)。
梳理各组居于前15名的创新项目,发现都具有以下5个特点:
1. 解决了医疗卫生与健康领域的突出问题;
2. 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3. 前期基础工作扎实;
4. 解决方法可行性高;
5. 市场前景较大。
其中,在技术方面,既有原始创新类,也有对现有技术改进创新类,亦有对国外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类。技术领先之外,临床需求驱动的创新项目,应用价值和市场前景几乎都是可以肯定的。
而精彩还在继续。
按照计划,两组将各推选前6名进入总决赛。决赛之夜将于4月26日绽放海南博鳌,欢迎现场支持!
参会咨询:何倩 15340149844
退者:何以为退?
成功者各有所长,而失败路总是相似。
梳理此次初赛中所获成绩不够理想的创新项目,大致分为以下5类:
1. 改进较小,技术含量低,或创新性不足。
2. 国际已有同类产品,甚至有些已被市场否定。
3. 有市场前景,但缺乏创新,或解决方法不够好。
4. 创新性较好,但项目还未申请任何专利,不适合公开参赛,此类属于“保护性毙掉”。
5. 有创新性,但是前期基础较弱,不能很好佐证其创新想法。
作为评委,健康界传媒总裁赵红无奈地说道:“当很多人还在为自己的创新兴奋的时候,其实已经过时了。”由此,可以窥见行业信息的闭塞。
同时,部分参赛医生专利保护意识欠缺、专利布局能力不足,亦是初赛中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对于此类项目,评委组建议对其提供专利保护服务,以保护中国医生的创新智慧,推动有价值的创新项目顺利推进。
另外,护士群体的创新热情十分可观,这或源于其日常工作的繁杂劳累。不过,其创新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技术门槛较低,不具备产业化的条件。评委组建议可以医院为单位,在院内进行推广应用,以切实改进护士的工作条件,提升其工作幸福度,鼓励并引导其进行更多有益创新。
预告:好戏在前
接下来,“医学创新评论”微信公众号不仅将对决赛之夜进行全方位直播,还会对各优秀的参赛项目进行详细报道及动态追踪。
敬请关注,不见不散。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