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生病打点滴仍坚持工作、医生连续加班24小时做了20余台手术,医生过度劳累晕倒、猝死……这类新闻层出不穷。
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等词已经成为医护人员的替代词。
医生超负荷工作是常态
工作强度大
当医生累,在中国当医生尤其累,这是因为患者太多,医生的“供”远小于患者的“求”。
门诊:
据说有些中国医生一年的门诊量,相当于国外医生一辈子的门诊量。 因此,在在医生眼中,他们的一天像张拉满了的弓。有医生表示,他出门诊时,常常是一个病人出去,下一个病人立马进来,很难有喝水、上厕所的时间。
手术:
对于医生来说,手术工作的强度也不容小视。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42.4% 的医生手术日平均手术时间超过 8 小时。如果一天安排几台手术,经常是晚上10点以后才下手术台。一个复杂的手术经常要持续好几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很多医生做完手术都累的直接在手术室地上睡着了。
除了门诊以及手术,据了解,90.7% 的医生需要管理至少 5 个床位的患者,甚至有 23.3% 的医生管理超过 15 个床位的患者。
工作时间长:
工作强度如此之大,那医生的工作时间自然也超乎我们常人。据调查显示:近八成医生每天工作8至12小时,几乎所有医生都曾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半数人曾连续工作超过36小时,约有两成医生甚至曾连续工作48小时以上。此外,49.2%的人每隔4—5天就要上一个夜班。
一天只有24个小时,大部分都用在了工作上,那么医生每天的休息时间也少之又少了,大多数医生中午匆匆吃个饭就又开始忙碌起来了。据调查,68.5%的医生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午休及用餐时间,32.2%的医生则只有30分钟的用餐时间。
每到周末及法定节假日,医生也是需要值班的。据了解,46.8%的医生双休日变单休日。法定节假日也仅有5.3% 的医生完全休满。
身体状况堪忧
医生经常告诫大家要早睡早起,规律饮食,适当运动等等。然而医生超高的工作强度和超长的工作时间,很难保持健康的生活作息,自然身体状况也不乐观。
由于门诊量大,医生们根本没有时间去厕所,有时医生去厕所会遭到不知情患者的投诉,因此喝水、上厕所都成了奢侈,不少医生就会患有泌尿系结石;医生在做手术时,一连几个小时保持低头、弯腰的姿势,很容易出现肌肉劳损,颈椎、腰椎疾病也相继而来;医生手术时长时间的站立,也容易造成下肢静脉曲张;由于长期三餐时间不规律,几乎所有的医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胃病等等。除了工作的压力,医患关系也给医生增加了额外的精神压力,加之作息时间不规律不少医生都有失眠的困扰。
对于当前医生的工作健康问题,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加强人才流动,平衡医疗资源分配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及制度不完善,直接导致医疗资源过于集中。由于不信任基层医生、迷信知名专家的,即便不是大病难病,患者出于对名医的信任还是喜欢找知名的专家,正因为大家都去大医院找专家看病,大医院患者大幅增加,导致医生工作强度非常之大。
建立合理的医疗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水平,推行分级诊疗,解绑医生和医院,大力发展社区医疗服务,让医生进行多点执业,鼓励医生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激活医疗人才资源,平衡患者就医需求。
医院建立合理的关爱制度
医院应该多关爱医生的身心健康。首先要建立合理的倒班制度,避免让医生加班时间过长,医院为医生设立活动和休息的地方;其次要定期为医生做体检,从而可以提前预防医生因过劳而造成的一些疾病。
此外,医生也要坚持合理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合理饮食;保障睡眠充分休息;适当运动释放压力,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一些身体的危险信号时,一定要及时检查。
患者给予医生多一些理解
有这样一个形象的形容“患者排队等待看病的时候,医生在工作;患者看病时,医生在工作;患者看完病回家休息时,医生在工作;甚至当患者夜深人静进入梦乡时,医生依然在工作。”
由于患者众多,医生需要连续高度紧张地看病,医生的精神压力非常大。患者在就诊时,希望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和体谅,当医生态度不够好时,不能只简单地从医德考虑问题,还要考虑他们受环境因素困扰、心理障碍、体质下降等因素。
最后希望社会与患者能够对医生多一些理解、多一些感恩、多一些关爱,减少医生因过度劳累而造成的悲剧,只有医生健康,才有更多的病人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