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药监那点事儿【连载005】
2017年的秋天,对中医药而言是一个“悲喜交加”的秋天。
7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医药法》让中医药人深感欢喜,十九大报告明确的“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国策让中医药人倍加鼓舞;与此同时,一股来自海内外对中医药的“围剿”悄然袭来。有如诗圣杜甫在其《秋兴八首》中的感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这个秋天,秋风萧瑟、寒气逼人。
首先是10月18日,权威科学杂志《Science》子期刊《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 Medicine)刊登了一篇论文,文章的作者来自新加坡,他们通过1400多个肝癌标本,分析发现亚洲人群的肝癌和马兜铃酸导致的基因突变具有高度相关性,其中大陆地区和台湾最高[注1]。十几年前,因为曝光能够引起肾衰竭,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被“口诛笔伐”直至被下架禁用;今天再爆“马兜铃酸”致肝损害且“具有不可逆的、永久的致癌性”;使得这则“耸人听闻”的消息在坊间不胫而走,令百姓谈虎色变。“由于中国没有完全的禁令,只有一些特定的植物被监管。研究者建议大家避开含有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的中药。[注2]”据称,全世界含有马兜铃酸的植物共有600多种,其中中国中药常用的有65种,以其为原料制成的中成药有56个品种。如此之大的“覆盖面”,无疑对中成药产业也是有史以来的一记“重拳”。
其次,国内又莫名其妙地掀起了一股质疑中医药和中药现代化的声浪。微文《马兜铃风波与中药现代化之路》认为“目前的中医药故步自封,推行假现代化,绝不是科学发展的道路,而是利益取向。[注3]”此前有一篇微文称:某种医学对人类是否有贡献,“最有力的证据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幼儿死亡率(5岁以内),另一个是平均寿命。”而用这两个“证据”推导得出的结论是:“中医到底有没有为国人的健康做出贡献?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注4]”
一度“蛰伏”的方先生也开始活跃起来。他的第一篇文章“指名道姓”质疑中成药“血脂康”的“伪现代化”,第二篇文章“指名道姓”地质疑“16名中国中医研究院的人员”的奖项“造假”,多位“中医泰斗”也中了枪[注5]。
在我看来,单纯用“阴谋论”去“反围剿”略显苍白无力,因为“围剿”本身已经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人民更加珍视生命时,人民就更需要安全有效的好药。挑在中国药监肩上的担子实在是不轻,更何况还是我的那句“老话”:中国药监的难点不在化药而在中药。面对风云突变的局面,中国药监该当如何通过政策引领,护航中成药产业“血战湘江”、“四度赤水”进行新的长征呢?
[注1][注2]微信文章: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公布:这些中药含强致癌成分,国外早已禁止,而中国人还在吃!
[注3]自2017-10-25“纸上建筑”的微信文章《马兜铃风波与中药现代化之路》。
[注4]自2017-09-26 “希波克拉底门徒”的微信文章《用证据说话:历史上,中医对国人健康做出过贡献吗?》。
[注5]自2017-10-31 方舟子原创文章《多位“中医泰斗”荣获“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之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