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
嗜铬细胞瘤是肌体嗜铬性组织内生长出来的一种分泌大量儿茶酚胺的肿瘤,约有90%发生于肾上腺髓质,其余发生于交感神经节或副交感神经等部位。由于肿瘤细胞大量分泌肾上腺和去甲肾上腺素,临床上可引起高血压、心律失常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症状,麻醉处理比较困难,手术麻醉的危险性较大,死亡率较高。
病情特点及术前估计
1、ɑ和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的应用
对于术前诊断明确,有剧烈频繁的高血压和低血压发作,或伴有其它紧急情况如妊娠临产或外科急诊手术等病人,可以口服酚苄明5~40mg,一般口服10mg每日2~4次。一般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在麻醉前应用较少,部分心动过速病人,在使用ɑ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后,因血压下降,可使心率减慢。对于心动过速(每分钟140次以上)、心律失常病人,可应用心得安,一般给10~20mg每日3次,术前连服三日。ɑ和β阻滞药的应用剂量及持续时间应根据血压及心率变化而定,并随时调整。
2、纠正血容量
嗜铬细胞病人,由于大量释放儿茶胺酚,周围血管收缩,引起慢性血浆容量和全血容量不足,在肿瘤切除后可以发生低血压,单独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血压仍难以恢复稳定状态,因此术前最好适当输入血浆、血浆代替品或全血。
3、麻醉前用药
术前为了保持病人精神情绪稳定,可给予戊巴比妥钠或安定等药,术前晚口服或手术日晨肌注射,麻醉前可给予哌替啶、氟哌啶或异丙嗪。
麻醉前用药
术前为了保持病人精神情绪稳定,可给予戊巴比妥钠或安定等药,术前晚口服或手术日晨肌注射,麻醉前可给予哌替啶、氟哌啶或异丙嗪。
麻醉方法
01、全身麻醉
适用于各种年龄特别是小儿、精神紧张容易引起发作的病人,肿瘤位于颅脑、胸腔等部位或肿瘤不定不明而需广泛探查的手术,可以避免或减轻手术探查或切除肿瘤前后由于血压剧烈波动,对病人引起强烈的不良反应。
02、硬膜外阻滞
适用于腹部肿瘤定位比较明确的合作病人,具有交感神经阻滞的作用,并对肾上腺释放儿茶酚胺无影响。
麻醉管理
01、血压危象
Desmonts认为收缩压高于33.3kpa持续1分钟以上即可称为高血压危象。
02、心律失常
由于血内儿茶酚胺浓度过高、血压剧烈波动,再加上麻醉药、缺氧、二氧化碳积蓄等因素而加剧,首先要消除儿茶胺酚的作用和各种增加心肌应激性的不利因素。
03、低血压
在结扎肿瘤血管或切除肿瘤后体内内源性儿茶胺酚大幅度骤降,周围血管扩张减弱,再加上血容量不足,麻醉药或硬膜外阻滞的影响,心脏代偿功能不全,肾上腺素能阻滞药作用等因素的影响,可发生低血压。
麻醉后处理
麻醉后血流动力学改变常持续到术后,仍应继续严密观察血压、中心静脉压、心率、心律变化,即时采取有效措施,维持循环功能稳定,直至病人完全恢复正常。对于两侧肾上腺手术的病人或原因不明持续低血压的病人,应给与足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