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何百祥教授、鲍刚教授团队联合普通外科车向明教授、樊林教授团队、泌尿外科吴大鹏教授团队成功完成一例神经显微镜联合达芬奇机器人精准切除骶管内外哑铃型肿瘤手术。
“我的左腿总算不麻了”!显微联合手术疗效得到了最直接的肯定。6年来姬先生被左下肢麻木所困扰,尤其每逢下雨变天时,左下肢麻木加重,甚至走路困难,这都严重地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姬先生曾多次辗转于当地医院,检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片,均未检查出具体病因。今年夏天,姬先生的病再次发作,被腿麻困扰多年的他决定去大医院做个详细检查。于是,姬先生来到了交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就诊。经过骶管磁共振检查,姬先生被诊断为罕见的骶管内外哑铃型肿瘤。
哑铃形肿瘤是指生长于椎管内,并向椎体、椎间孔及椎体旁生长的形状类似于哑铃的肿瘤。以颈椎发病率最高,且越近尾端发病率越低。因其形态特殊,故手术治疗难度较高。
术前科室组织了周密的全院讨论。在讨论会上,神经外科何百祥教授及鲍刚教授指出:从术前影像学资料判断:
肿瘤的椎管内部分与骶神经根关系密切,肿瘤的椎管外部分与骶骨前方的重要静脉丛关系密切,且肿瘤周边操作空间狭小,周围神经血管结构复杂。这就使得单从骶骨后方利用神经显微镜切除肿瘤会导致肿瘤的椎管外部分残存,甚至骶骨前方的静脉丛发生灾难性大出血;而单从骶骨前方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切除肿瘤会导致肿瘤的椎管内部分残存,甚至硬脊膜囊的撕裂,大量脑脊液漏的形成。
最终,为了完全切除肿瘤,并将术后并发症降到最低,神经外科何百祥教授及鲍刚教授团队、普通外科车向明教授、樊林教授团队与泌尿外科吴大鹏教授团队达成共识,手术分两步完成,利用可达到7-10倍术野放大效果的神经显微镜与达芬奇机器人联合手术。第一部分由神经外科团队先从骶骨后方利用神经显微镜切除肿瘤的椎管内部分,并将椎管内外交界区肿瘤游离并推向椎管外侧。第二部分由普外科团队联合泌尿外科团队经腹腔利用达芬奇机器人切除椎管外残存肿瘤。
经过长达9个小时的镜下精细操作,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多学科协作,在手术麻醉部的大力配合下,最终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骶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完全切除,术后病理检查为“囊性神经鞘瘤”。本次手术协作填补了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应用神经显微镜联合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技术空白,拓展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应用领域。相信,随着神经显微镜及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日益精炼,一附院精准微创外科的治疗水平将不断提升,为更多临床患者带来福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