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整形医生创业难点之遇到瓶颈怎么办? | 医生创业系列之四

2017-11-17 11:29

对市场的敬畏应该永远不变,对市场的策略应该万变。

开始本期话题之前,想先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有关“失眠”的心路历程。

很多人,尤其是面临巨大压力的创业者,很多都曾有过失眠的经历,更有些人饱受失眠折磨并痛苦万分。

人为什么会失眠?

有人说心理问题,也有人说生理问题。

我的观点是,因人而异。

排除药物和心理疾病,普通的失眠,绝大部分是由心理问题所引发,心瘾渐成,进而慢慢转化成生理问题。

经常失眠的人一看到黑夜降临,就会心生恐惧,害怕今天晚上会再次失眠,然而越是害怕,失眠越是如影随形。

我也会偶尔失眠,然而我从不害怕。

为什么要害怕失眠?

相反,有时候,我反而庆幸自己有时的失眠。

是的,好不容易,有个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城市安宁下来了,大脑却空前地活跃和兴奋,为什么不趁机做点有意义的事?比如写点东西,比如和朋友谈谈心,比如上网搜罗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和答案......尤其是可以做一些平时不怎么做,或没时间做的事。

至于身体的疲劳问题,第二天是否有状态?第二天是否有大事?……想那么多干嘛?

其实,困极,累极,自然会睡着。

至于第二天的状态,能有十分钟或半小时,打个盹,只要真是大事,身体自然能调节出应有的状态,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当然,这里说的是偶尔,不是常态。而有这种心态的人,其实是不容易经常性失眠的。

回归正题。

最近,我有一个很有悟性的老同事广磊小兄在辅助一家医美机构的执行董事A,谈到这家机构遇到了发展瓶颈,今年的利润停滞不前,不如去年,说希望三个人一起聊聊。

对于现在的状况,该执行董事A绞尽脑汁,却找不到很好的解决办法,也没找到可以快速提供最佳解决办法的人,在看过广磊转发笔者的部分文章后,A找到我,想请我给他们机构开个药方,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企业遇到瓶颈怎么办?”的话题。

其实,在我看来,企业遇到瓶颈,或许正如人遭遇失眠。

失眠究竟是心理问题还是生理问题或许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或许是对待失眠的心态。

很多医生创业,如果前期因为各方面考虑周到,有天时、有地利、有人和,或许侥幸进入盈利期,过了一段时间却发现企业前行无力,新客难挖,老客难留,盈利越来越困难了。

这究竟是企业本身出了问题,还是企业操盘手的问题?究竟是运营技巧问题,还是企业决策者的心态出了问题?......

很多事,表面上看,是商业问题,事业问题,但真相或许是自己内心的问题。心理的冲突、较量,或许才是很多问题的根源。

关于医生创业,之前我们谈过:

做一个职业人,不甘心;

自己做大股东,压力太大;

和人合作,太不容易。

而已经骑在老虎背上,已经创业医生的医美机构遇到瓶颈怎么办?

你一定以为是技巧问题,作为旁观者的我却认为是心理问题。

我们常说,创业想要成功,必须有天时地利人和。

先说天时。

在我看来,天时也有很多的细分,比如“大天时”、“小天时”、“公关天时”。

“公关天时”暂且不谈。

如果我们把医美的行业发展称为“大天时”,那医美未来只会更好。因为整个医美行业向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我们把当地的市场竞争称为“小天时”,那各地医美竞争只会越来越加剧,因为想进入这个行业捞金的人会越来越多,不管竞争对手是比你强还是比你弱,只要多一个人进场,多多少少总会分走一部分蛋糕。

再看地利。

中国这几年的发展之快,令世界瞩目,也令人始料未及,随着规划的改变,城市中心区也在发生着巨变,很多城市都分为了新区、老区几大块,从前的中心区变成了老城区,新中心城区的崛起让很多新老整形医院的地理优劣地位发生了转变。

从地理位置和规模上看,也许开业的时候,有的医院位置还不错,所以也能一直保持不错的利润,然而,如果忽然冒出一个对手,规模比你开得更大,位置比你站得更好,那原来的地利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人和。

创业之初,生死存亡关头,所有股东大家都殚精竭虑,用尽全力,到后面企业发展逐步稳定,心理上就会慢慢懈怠,股东层或者董事会对一些曾经对企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功臣可能也不再那么尊重。

这个时候,对手可能会出手挖人,也可能会出一些抢客的新招术,一不小心会从各方面打击你的机构,稍有不慎,被人趁虚而入,或许就抓住一两起医疗纠纷幕后让人死缠猛踩,被暗算的机构很可能会落得多年建立起来的良好口碑毁于一旦。

所以,如果没有居安思危的心态,人和这一关,始终是变数,常常是瓶颈。

其实,所有的瓶颈突破都在于自己的内心。

当然,作为当局者,很多决策者往往不会承认,明明是我的整形机构确实遇到很多现实的难题嘛,怎么就成了心理问题?

对于医美机构的从业者,我常常这么说,身处在这样一个黄金发展周期的好行业,现在多少行业是整体不景气,而我们这样行业却是正处在充满发展机会、充满机遇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缘分机遇的行业,对于我们的机构需要的更多是不断超越自我局限。其实,我们应该感恩我们所处的行业和这个时代。

现在全国医美机构每年几何倍数增长,但往往我们却觉得自己机构每年的医美客户增长跟不上全国平均水平。

个人以为,对市场有敬畏之心,永远是好的,这是做老板的基础。只有对市场敬畏,对人才敬畏,对钱敬畏的人,才有可能赚钱。

对于一个曾经赚钱的机构,现在不赚钱或者赚钱少了,左冲右突居然突破不了,那一定是自己的内心遇到瓶颈了。

其实,让很多决策者纠结的细节问题,都是可以变革的。比如:

品牌不好,可以改品牌;

位置不好或者规模小,可以搬迁;

人才不足了,可以挖人;

挖不到人,是用心不够。

怎么挖人?还不是心胸的问题?!

挖人,不外乎给钱、给尊重、给感情…

…不能全月、可以半月,可以一周,可以一天,可以跨空间......办法很多,看你诚不诚心去做。

机构瓶颈,不外乎品牌问题、位置规模问题、科室发展均衡问题、包装问题、广告推广问题......

前两者,在于决策者一念之间。

打个比方,一个城市,当只有一两家医美企业的时候,名字无所谓,但当专业品牌(如美莱、艺星、华美等)进驻的时候,你名字中的品牌劣势就会出现,这是一个盲点,很多创业者意识不到的盲点。

后三者,在于决策者挖人+投钱。

如果没有思路,那就去找能让你开阔思路的人。

软件、硬件和品牌,是要齐头并进的。

即使你有人才,如果硬件和很多方面比别人差太远,谁来做都困难。

所以遇到瓶颈怎么办?表面上看是策略有问题,人才缺少......其实是自己的事业心态上有盲点,格局胸怀没打开。

对于如何留住核心人才,这是个复杂的话题。

人心百变,哪有什么万能钥匙。

留住核心人才是不是要有股份?持续亏损的机构是不是要重组呢?不同机构情况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对于竞争的格局变幻,对手更强,你就显弱。

至于机构瓶颈中的技术问题和销售问题,更属于人才问题,也可以归结为企业文化的问题。

企业文化的建设是虚幻的,但又让人能切实感觉到。看不见,感觉的到。

如果股东组合,内心不统一了,企业文化也罢,发展思路也罢,问题会越来越多,层出不穷。

股东组合思路统一出了问题,这是致命的,必须尽快重组。组合股东做机构,统一思路至关重要。

对于A的机构目前所有大大小小的困惑和问题,如果归为三类,或许是:

机构的困惑

股东组合的困惑

个人的困惑

A最初告诉我,他们的机构股东思路完全统一,个人也没有杂念的只想把机构做的利润更好。

我说,是吗?那么我们来假设一下:

如果花费不菲代价去更名,

如何再投巨资搬迁新址,

如果再请几个十万以上月薪的专家,

如果每个月给A自己加薪五万……

如果A做了上述决策,是否股东之间的意见还能统一?

其实,做事业两兄妹、两夫妻、两爱人、都不可能真的完全统一。

所以表面上看,机构遇到很多的困惑和瓶颈,这件事要从根上解决或许是如何智慧地处理股东间的分歧,尽量力求统一。

更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做机构压力越来越大,而利润不高,甚至亏损时,作为医生小股东的生活质量极剧下降,收入远不如打工,甚至出现亏损负数的时候……

这是我想要的事业?

这是我想要的做老板、做股东感觉?

现在的生活真的是我最初想要的?

……

这时候,当然就是个人困惑了。

对于外聘的人才,再有能力,也不代表人才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企业的瓶颈,有些是品牌问题,有些是天时、地利问题,有些是规模、设备、装修等等问题......这些都不是外聘人才能解决的,都是需要股东决策的。

股东重大决策从哪里来?从心的突破开始。

做企业,市场的变化是永恒。

天时会变,

地利会变,

人和也会变。

当自己机构的周遭环境发生变化了,瓶颈随之出现了。既然市场开始变了,那我们的机构当然不能“刻舟求剑”,当然也要变。

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以变应万变,并不矛盾。

对市场的敬畏应该永远不变,对市场的策略应该万变。

※后记:

其实关于市场或机构遇到瓶颈问题,没有绝对的解决方案。市场是瞬息万变,包括笔者上面所谈的,更多只是一个思路,并不是具体解决方案。

就象在五年前,大家对中、美的印象,都是第三世界VS全球最发达国家。但五年后的今天,国际上的主流惊呼,中国怎么突然间变化如此之大:覆盖全球四分之一人口的移动支付、共享经济、4G网络、高铁网络、城市地铁等等……笔者今天谈这个话题也是跨时空,建了个微信群就“天南地北共此时”开聊了,这在5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

今天,中国城市化进程达到极高的比例,又有了全球最多最快的高铁网,拉近了城市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在全新的移动互联网文明时代背景下,很多经济模式,商业模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对于身处万变市场中的企业来说,遇到瓶颈要寻求突破或解决的办法,应该没有固定的套路或方案,即便这一两年适合的东西,过几年就彻底落伍了。

摆正自己的心态,正如遇到失眠不烦躁,遇到瓶颈不惊惧。危机危机,危中有机。失眠或许可以让我们有时间去做一些平时没去做的事,而机构发展瓶颈或许也是让我们思考那些平时不会去思考的问题。

超越自己,从心开始。

机构破瓶颈,从超越自己开始。

多审视自己内心,或许找到破机构瓶颈的解决方案,找到危中之机的最佳方法,原来都在自己的内心。

黄石头.2017.11.16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生,瓶颈,创业,机构,医美,企业,失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