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绩效如何分配才能“公平”
不换贫富患不公成为医院内部分配的主要矛盾,甚至影响到了医院内部的和谐稳定,对医院内部分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医院绩效内部分配不公主要表现
医院绩效内部分配不公,主要表现:
1、管理者与员工分配关系不公
医院重业务轻管理,医院管理风险和责任较大,管理价值不能体现,与员工分配关系差异较小,导致分配不公。
2、医生与护理分配关系不公
医生价值不能体现,护理价值也不能体现,医护分配差异娇小,医护分配关系不合理,导致分配不公。
3、医疗与医技分配不公
医疗科室靠技术,医技科室靠设备,由于定价不合理,实现收入难易程度不一样,导致分配关系不合理。
4、一线与二线分配不公
直接服务患者的一线科室,风险大压力高,有具体的核算考核指标,行政后勤服务一线科室的二线科室,吃平均绩效,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导致分配不公
5、行政后勤分配关系不公
行政主要是管理职能,后勤主要是服务功能,不能体现从事岗位价值大小,绩效工资分配按照一定的系数,导致管理价值不能体现,后勤服务工作量价值不能体现,导致分配不公。
二、医院绩效如何分配才能公平
面对绩效分配不公,如何才能公平,工作量效能积分法绩效管理模式,结合医改导向,针对医院绩效分配不公,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其中,按照“四级预算”公平性分配理论模型,提高医院绩效分配的公平性和激励性。
1、调查研究,深入调查研究,大兴调查之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让员工参与绩效方案制定互动,广泛征求民意,只有调查研究才能了解员工心声,为制定公平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提供决策参考。
2、评价科室价值
由于各个科室在医院功能定位不同,各个科室承担的责任不同,价值自然不同,因此需要对科室价值进行评价,有利于科室价值排序和分类,为绩效分配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3、评价岗位价值
各个科室有不同的岗位,岗位的不同,价值也不同,通过岗位为价值评价,为制定岗位绩效工资,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4、评价医疗项目风险价值
各临床业务科室,从事的诊疗项目风险不同,对重要的、量大的、有代表性的、易采集的医疗项目,参考RBRVS原理,让医务人员评价,作为绩效分配参考依据。
5、评价病种风险价值
按照DRGs病种分类,医务人员对病种进行风险价值评价,测定病种风险价值点数,为绩效分配提供参考依据。
6、合理定编定岗定员
按照法律法规,结合医院实际工作量,合理确定科室定岗,确定合理定编人数,然后进行定员,作为绩效工资分配参考依据。
7、公平性测试建立标杆绩效
通过了民意调研,员工参与科室价值评价、岗位价值评价、医疗项目风险价值评价、病种风险价值评价,结合三定方案,参考绩效工资预算,进行四级预算公平分配,确定“标杆绩效”,作为绩效分配参考的“尺子”。
8、工作量效能积分设计
按照四级预算公平性分配的绩效预算,结合医院管理意图、参考历史数据,进行工作量效能积分设计,确定绩效核算分配规则,充分体现了“过程参与”、“公平合理”、“激励有力”、“约束并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