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诊疗模式下的绩效管理探讨

2017
10/26

+
分享
评论
秦永方
A-
A+
目前我国医院绩效核算建立在科室核算的基础上,体现的是疾病为中心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能真正体现,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是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对医院绩效核算和分配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目前我国医院绩效核算建立在科室核算的基础上,体现的是疾病为中心诊疗模式,以患者为中心不能真正体现,多学科诊疗模式(简称MDT)是未来医学发展趋势,对医院绩效核算和分配提出了较大的挑战。

一、目前科室管理体制与绩效核算

目前传统治疗模式中,患者的治疗方案受到最先就诊的科室或接诊医生的影响,这种情况与我国医院目前分科体制有关,同一患者从诊断到治疗可能经历多个科室,每到一个科室又要重新制订适合本科室的治疗方案,重复检查,耗时费神不说,还可能因此延误病情。体现的是以治疗为中心。

关键是与科室绩效工资核算直接关联,从患者角度来说是看病,但是从科室的角度来说,在看病的同时,还需要科室员工的绩效,所以导致最先接诊的科室,重点治疗本科专业疾病,对于其他并发症并不专业,如果转给相关科室,本科室的绩效受到影响,关注的是以经济为中心。

由于以疾病为中心,由于科室各自关注绩效,人为的割裂了患者的就医感受,导致患者满意度不高,医患冲突频发。

二、MDT诊疗模式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是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由多学科专家共同讨论为患者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尤其适用于肿瘤等疾病的诊疗。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Johns Hopkins)、梅约诊所(Mayo Clinic)等国际著名医疗机构率先开展了胰腺疾病MDT,数据显示,胰腺MDT为18.7%的胰腺癌患者修改了病理分期,约1/4的患者修改了初始治疗方案。过去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5年平均生存率为10%~18%,在MDT模式下,因获得更准确的病理分期评估、标准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和放化疗方案,5年生存率提高到27%。MDT简单说,就是内科、外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针对同一个患者,互相协商,共同制定治疗方案,体现的是以患者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主要应用于肿瘤患者,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大肿瘤学医生的认可。

MDT诊疗模式,患者面对的就不仅仅是一个接诊医生,而是一个诊疗专家团队,由多学科专家共同参与组成各MDT工作组,具备互动、协同、沟通、快速、优化等特点。一般情况下,MDT工作流程:

第一步:针对某个或几个肿瘤疾患,在参照通用病种诊疗规范或指南的前提下,通过MDT的方式,建立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标准化治疗模式与程序,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随意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目的。

第二步:遴选多学科专家进入MDT工作组,以由专家共同参与的病例讨论会为中心,针对某个或几个肿瘤疾患,通过召开定期、定时、定址的会议,相关专业专家共同查看病人和相关临床资料,提出诊疗意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

第三步:每期病例讨论会前,主持科室应将病例摘要、病程变化时间表、问题、专题讲座等内容提前一周报医务科,由医务科协调相关MDT工作组成员准时参加讨论会,会议地点设在主持科室的医生办公室。

MDT模式使多个专业的医学专家通过具体病例进行会诊和讨论,可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和了解,既能保障最佳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又有利于临床研究和基础科研的开展;特别是通过参加MDT讨论,对于医生能够加快知识更新,取长补短,使自己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做到面对患者时有据可依,治疗有把握;提高医院整体治疗水平,大大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三、MDT与医保政策

MDT虽然说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但是如果控制不当,因为包括了预防性治疗容易产生过度治疗,导致治疗费用增加,与目前的医保付费政策衔接有障碍,医保支付制度大部分采取总额预算、项目付费、病种付费等综合方式,主要限制次均病人费用,导致患者一次性治疗费用成本过高,与医保沟通成本较大。

同时患者的经济承受也制约了MDT,如果医保不能满足MDT支付,更多的费用需要患者承担,此时患者的经济承受力直接影响MDT的开展。

四、MDT与绩效管理框架探讨

鉴于目前医院绩效依然是科室绩效核算为基础,制约了MDT的开展,为了加快重大疾病MDT的推广和应用,充分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绩效政策需要配套与跟进。

1、评价多学科风险价值

对参加MDT多学科进行学科风险价值评价,计算多学科风险价值系数。

2、评价多学科诊疗工作量

对参加MDT多学科诊疗工作量统计,包括会诊次数、讨论时间等,评价各学科的工作量比重。

3、建立患者为中心的成本核算制度

以患者为中心,按照住院所在科室进行成本核算,按照患者统计收入,核算患者对医院经济贡献度。

4、加强绩效考核

强化平均住院日、药占比、耗材比、次均费用控制、患者满意度的考核。

5、绩效工资二次合理分配

按照学科风险系数、诊疗工作量积分,结合绩效考核扣分情况,按照积分点值,计算各学科绩效工资。

总之,MDT对于目前的绩效核算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单纯靠行政推动,不能建立起有效的绩效激励制度,绩效激励长期不到位,势必严重影响多学科小组的积极性,因此加快多学科诊疗模式条件下的绩效管理研究是在必行。

参考文献:

秦永方《医院绩效变革—工作量效能积分法绩效管理模式实操》中国发展出版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绩效,学科,诊疗,MDT,患者,科室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