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执行力从“心”开始
医院执行力强与不强直接影响医院的目标是不是可以安排规划达成;医院执行力强与不强直接影响医院的竞争力是可以提升还是丧失;医院执行力强与不强直接影响医院的明天是更加辉煌还是走向没落。笔者以为打造医院执行力必须从“心”开始!
论点一:
多数患者进入医院之后会经历医生→医技→护士这个循环,那么当经历多个执行环节的患者治疗工作如何才能减少或避免差错呢?我们发现:一个尽职尽责,执行力强的医疗团队,会不折不扣的按照相关规定与操作细则执行,可谓是好处多多。首当其冲的就是可以减少工作中的差错:医生35%的工作差错可以被药师发现!药师12%的工作差错可以被护士发现!其次作为医嘱的最后执行者的护士,也可以用“五个正确”,即“正确的病人”、“正确的药品”、“正确的剂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用法”来避免差错。
那么,现实工作中是不是如理论般的这么美好呢?为什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呢,是因为缺制度、操作流程吗?答案一定是否定的,们都明白由于行业特性要求,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资质要求等都早已由国家或行业进行约束,即使有约束不到的我们也可以向标杆医院学习。但是,有约束了,是不是能约束的住?学习了是不是能学的像?这就是执行力的问题了!
我们再细分,影响执行力的因素有三个,分别是执行的技能、执行的想法、执行的行动。以这个案例而言,这是因为执行的技能出了问题吗?我们想不是的!医务工作者的普遍素质还是比较高的。那是什么导致执行的行为有好有坏呢?笔者以为,能导致执行行为发生变化的一定不是执行的技能,反而是执行的想法,正所谓“心不动,没有行动”。日常管理中很多的时候,我们都会发现制度、规定、操作流程的苍白无力!
论点二:
笔者刚开始讲课的时候就是从讲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开始的!无论笔者多么声情并茂的讲述规章制度,多么生动形象的讲解操作流程,都会在多数员工脸上看到“不以为然”、“深恶痛绝”、“领导走狗”的表情,让人“生无可恋”。笔者反思,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方法不对,转换思路,先用案例来讲制度的危害,再讲制度;先提操作流程对个人的好处,再讲具体的操作流程,结果出奇的好。不是笔者厉害,而是方法对了,让员工“心”动了,自然他们就接受了!
论点三:
笔者刚做管理的时候,敢想、敢干、肯付出。视下属为家人,总会一己之见为下属做一些“他们需要”的事情,后来发现效果并不好,多数时候是出了力,还落个埋怨。也曾经认为是下属不懂感恩,而后发现并非如此!反而是我们错了,我们一直为下属做的付出,都是我们以为“下属的需要”。然而,这些“下属的需要”来源于我们,而并非是下属真实的“需要”。当我们给予的并不是他们需要的,他们不领情也是正常的!反思后,笔者开始管住自己的心,做到不逾越;管住自己的嘴,做到不急言;管住自己的手,相信下属可以做好!一切都以下属为主,只做引导、督导、教导、支持之事!下属工作反而更有积极性、执行力更好!究其原因:心舒服了,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自主性有了,工作积极性高了。
执行力的重要性可以天天说,日日讲,做到“警钟长鸣”,同时,作为医院的领导者、管理者必须明白一个真理:员工的“心”不动,只靠讲累死了,也没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