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AI医生和隔壁医院老王 看病你找谁
相关数据显示,从2006年引进首台手术机器人至今年2月,我国已累计开展4万余例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正穿上“白大褂”,走上手术台。
当有一天医生被人工智能取代,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我们不妨脑洞大开。
AI:请描述您的症状
患者:头疼
AI开始筛选数据,265个可能诊断结果。
AI:请您告知疼痛频率
患者:间断性疼痛,晚上痛感明显一些。
AI继续筛选数据,125个诊断结果。
AI: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患者:已经有一个礼拜了。
AI又删掉几十个诊断结果,还剩82个……
症状描述完毕,AI列举了38个诊断结果。
AI:现在请您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全套、抗核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血沉、感染四项、血培养、痰培养、尿培养、头部CT、胸部CT、上腹部CT……等检查,鉴别诊断。
患者:我@!¥!%@%!你还有没有医德?
AI:您需再查个SCI-90量表。
患者:我问,你有没有医德?!
AI:Warning!Undefined words!
患者:@¥!@¥@¥!@%!@%!!!
很可笑吧,当患者遇上这样的“医生”,还是去隔壁医院找老王吧......
今年7月,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将人工智能作为未来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针对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方面的创新应用,《规划》特别提到了智能医疗与智能健康和养老。这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时代,也是智能医疗最好的发展契机。
于是,医生们开始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抢了自己的饭碗?还别说,这种担心不是没有可能。
未来学家Kurzweil认为2000年开始只要花14年就能达成整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而之后2014年开始只要花7年(2021年),就能达到又一个20世纪一百年的进步。几十年之后,我们每年都能达成好几次相当于整个20世纪的发展,再往后,说不定每个月都能达成一次。按照加速回报定律,Kurzweil认为人类在21世纪的进步将是20世纪的1000倍。
如果Kurzweil的理论成立,这种呈指数进步的人类文明,是相当可怕的,简直就是要吓尿了好嘛!
具象地说,人类会在将来只十几年的时间内就会经历一次类似从茹毛饮血时代到工业革命的剧烈时代变化,原本需要几千年的历史进程,现在压缩到十几年,处在2017年的人类,在这条无限延伸的时间轴上,能将自身的锚扎根于何处?
更可怕的是,变革的时间还会被逐渐压缩,未来的人类社会或许真的是“日新月异”了。这听上去非常刺激,但是你能感觉的到吗?有两张图可以非常形象的描述这一悖论。
身处在时间轴上的我们是无法看到曲线的右边,即无法看到未来,所以我们实际的感觉是这样的。
很平常的一天,对吧~
所以,不要以为AI代替医生是遥不可及的,或许下一个十年,给你看病的就是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了。
我们在文章一开始的脑洞场景其实是已经可以预见的一种智能医疗领域的未来模式,只不过该场景下的AI非常的low。因为他还未具备“学习”能力,只能作为类似数据库筛选的角色,反而容易激化“医患矛盾”(人与机器人医生)。
患者对着一个机器人骂街半天毫无反应,一拳上去自己却疼的半死,这会才知道隔壁医院老王的好了,继续乖乖排队去看病。这么看来,医患矛盾(人与人)反而在对比之下得到了缓和。
不过,我们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进化,从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甚至到超级人工智能。那时候的AI,可能像《超能陆战队》里面的健康机器人大白一样,可以掺杂人类情感,不再是冷冰冰的钢铁躯壳,可以学习人类语言,可以思考。
当出现这样的超级人工智能,你又如何选择?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