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生物标志物可精确分类儿童脑肿瘤
(维也纳,2017年7月24日)排在在白血病之后,大脑和脊髓的原发肿瘤是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第二常见的癌症。端粒酶的存在可以表征小脑室管膜瘤的一种特别恶性的亚群,除了已知的标记物,端粒酶还可以提供更准确的预后信息,因此也可以选择治疗治疗方法。以上是根据一项研究显示,这项研究在综合癌症中心(CCC)的框架下与在海德堡的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合作,由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总医院主导。这项研究已经发表在领先的《神经肿瘤》期刊上。
室管膜肿瘤是儿童中第三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这种肿瘤在这个年龄段的人中往往是具有伤害性的并且患者的预后诊断很差。在奥地利,每年九个孩子被诊断为这种类型的肿瘤。目前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切除其次是放疗和化疗。
一个统称下的许多亚型
最近的研究表明,室管膜肿瘤不是一种同质的肿瘤但根据他们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几个亚型。这些亚型都有不同的预后,因此可能也需要不同的治疗方式。
酶刺激肿瘤生长
这项新研究由JohannesGojo开展,他是维也纳医学院和维也纳总医院的儿科和青少年医学部的初级医师和研究人员,以及综合癌症中心(CCC)的成员,研究了端粒酶是否可以被用作室管膜肿瘤的生物标记物。Gojo说:“我们能够证明,端粒酶主要是在那些呈现特别激进的状态的肿瘤中重新激活的。这意味着,尽管手术切除和随后的放疗和化疗,肿瘤仍在复发。”科学家们推测,这将使他们能够识别出那些能够从强化治疗中获益的患者。相反地,那些不是恶性的肿瘤患者可以免于化疗。这将意味着对受影响者的生活质量有巨大的改善。Gojo说:“因此,与其他参数一起,端粒酶的出现可能会在决定治疗的过程中提供很大的帮助。因此,它代表了一个非常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然而,在我们能够在临床上使用这个概念之前,需要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验证它。”研究小组还能够对导致端粒酶重新激活的机制有初步的了解。
端粒决定生命长度
“人类细胞是会死的。这意味着他们的一生不是由时钟或日历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分裂能力决定的:所谓的端粒越长,细胞就越容易分裂。”WalterBerger这样解释道,他是维也纳医学研究所的癌症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同时他是该研究的成员,也是与神经学研究所的ChristineHaberler一起的该研究的联合作者。
染色体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帽子”,它保护染色体不受破坏,因此“磨损”,会导致细胞受损。端粒随着每个细胞分裂而缩短。如果端粒太短,或者细胞失去产生端粒酶的能力,它就会引发细胞死亡。端粒酶可以保护端粒,或者至少可以使端粒恢复到原来的长度。许多肿瘤具有重新激活端粒酶的能力,从而促进了肿瘤不受限制的生长。
国际合作
这篇论文是在维也纳医科大学的癌症研究所、儿科和青少年医学部、神经病学研究所、神经外科系(维也纳医科大学和维也纳总医院)和位于海德堡的林茨神经医学院和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的联合项目。
这项研究的结果已经发表在《神经肿瘤学》上,这是该领域的主要专业期刊之一。在同一问题上出现的是两位国际专家的专家评论,他们认为这篇论文是高度相关的。
维也纳医科大学的这项研究是由奥地利国家银行的朱比利基金、联邦首都维也纳市市长的医学和科学基金、Herzfelder家族基金会和大脑肿瘤研究协会联合资助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