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势汹汹的“心脏电风暴” 你听说过吗?
凌晨4:45分,窗外仍是黑蒙蒙的一片。
急诊科里,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呼喊声,打破了黎明前的沉寂。“120”的几名医护人员抬着一位危重患者急匆匆地冲进楼道。
“在驶回医院的途中突发心跳骤停,已经电击除颤了10次。”“120”医生简明扼要地介绍着接诊情况。
立即抢救!
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展开了。
再看那位患者:意识丧失,颜面紫绀,呼吸时断时续,每分钟也就两三次。心电监护提示室颤!
“除颤!”医生果断地下达了命令。护士准备好电极板,“旁人离开。”双手一起按动按钮,只见患者四肢抽动。大家盯着监护仪的显示屏,心里七上八下地紧张着。
仍是室颤。
再来一次!患者又是四肢抽动。看监护仪,仍没有复律成功。
“按压!气管插管!”
医生一边吩咐护士,一边开始气管插管的操作。很顺利,三下两下,插管成功了,呼吸机管路已经连接好,患者的胸廓开始有规律地起伏。
胸外心脏按压也在同步进行。并且,护士已经快速地建立了数条静脉通路,抢救药物“陆陆续续”地进入患者的血管。
即便是在这样综合的抢救措施下,患者仍没有恢复心跳,还是室颤,除颤,不成功,再除颤。
当第十五次(加上“120”的10次)电击除颤完成后,大家欣喜地看到:监护仪屏幕上,出现了缓慢的、微弱的心跳波形。这时,时间已是5:25分。
这及其微弱的电活动,犹如一丝曙光,驱走了医护人员连续按压几十分钟的疲惫与劳累;这一线生机,更带给大家坚持不懈、继续抢救的力量。
“继续按”!心电仍不稳定,大家丝毫不敢懈怠。每分钟至少100次的按压,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体力耗费。用不了三五分钟,操作者便会累得气喘吁吁,头上冒汗。这个累了,换一名继续按。就这样,五六个医护人员轮换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胳膊酸了,手臂疼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没有一个人抱怨放弃。大家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坚持!
一直到6:30分,患者终于恢复了窦性心律,且血压逐渐上升至90/60毫米汞柱。意识也转清,对答正确,脑复苏亦成功。
近年来,心脏电风暴越来越引起医护人员的关注。它表现为短时间内反复发作的致命性心律失常,如室速、室颤等,常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交感神经兴奋、心电极度紊乱所致。它来势汹汹,病情危重,预后不良,死亡率高,犹如“风暴”,故曰“心脏电风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