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考验如何安度?营养师总结的饮酒技术全攻略告诉你不醉秘籍
真酒解假酒
引言:最近,一则“真酒解假酒”的新闻在网上广为流传并引发热议。话说一人喝到大量假酒出现中毒症状了,当事医生让病人喝60度正品高度酒,结果竟使病人转危为安了。其间的科学理论说,真酒里的乙醇会和假酒里的甲醇在血液中竞争性地与脱氢酶结合,让甲醇不能够分解为甲醛和甲酸来达到解毒效果。对此,各方自然众说纷纭,赞成和反对的声音都有。当事医生说:为患者冒些风险是医生的担当。看过这则新闻,相信您也会为医生和病人捏一把汗,风险不言而喻,医生如何与家属沟通告知很重要。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点,小编不置可否,至少在此新闻中我们看到了酒精分解的关键——脱氢酶,与一个人的“酒量”大小关系应该最为密切。不禁要问,酒量大小还有救吗?
酒量比拼——人和人之间的差别
真就那么大
亲朋好友聚会时,不说源远流长的中国酒文化,单是流传千古的民间习俗,难免遭遇“常在酒桌边,哪能不喝酒”的情形。在那种场合下,无论能喝的、会喝的,还是不能喝的、不会喝的,特别是遇到知己至交时,很多人总有一种“相恨见晚、一醉方休”的冲动。
但是,说到“酒量”,人与人之间差别真的很大,有人喝酒海量、面不改色,有人稍微舔上几口就脸红皮肤痒、两眼迷离不辨东西。对于第一种人,有人说是久经“酒场”练出来的;对于第二种人,有人说是缺乏酒精锻炼。这种观点究竟对不对,“酒量”到底能不能练出来?不妨让我们先看看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酒精考验——酒量天生练也没用
酒精体内代谢过程
酒精经胃肠道吸收后,首先经过乙醇脱氢酶分解成乙醛,然后再经乙醛脱氢酶分解成乙酸。
临床营养师告诉您,这两种酶,可以说是决定酒量大小的两大“法宝”;酒量差别,其实是由于身体对酒精的代谢能力不同,也就是这两种关键酶的差别所造成的。大多数中国人乙醇脱氢酶都不缺乏,但有不少人乙醛脱氢酶是缺乏的。乙醛在体内蓄积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这就是喝酒脸红的原因。
所以人体能够解酒的总量和速度主要是由这两个酶决定的,更为重要的是,这两个“法宝酶”并不是通过后天“修炼”而来的,而是天~生~的!
酒量能练出来吗?
有的人说酒量是可以练出来、经常喝不容易醉,但实际上肝脏的解酒能力并不会因为经常喝得到提高,只是说大脑对酒精的敏感性下降、耐受性提高,所以醉酒的阈值提高了。还有的人虽然酒量不大,但是胆量大,然而这种江湖好汉,却往往是酒精中毒的高危对象。
酒场对策——如何减轻醉酒伤身
难道就没有对治酒精的办法了吗?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延缓酒精吸收速度、加速酒精排泄,来减轻醉酒症状。归纳起来,无非包括“饮食”与“解药”两大类。
(一)饮食
A.喝酒前:吃点东西垫底
酸奶、米粥等厚流质食物;为酒精吸收放缓打下“基础”,同时也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用食物“垫底”吧。
B.喝酒时:选择性吃食物
不要空肚子喝,多吃东西;
适当进食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延缓胃肠排空,减慢酒精吸收的速度;
尽可能多喝水、多喝汤,稀释酒精浓度,加速酒精的排泄;
不要喝可乐、芬达等碳酸饮料,碳酸饮料里面的二氧化碳会促进酒精吸收入体;
不要吃烧烤炸焦、熏腊腌制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含有苯并芘、亚硝酸胺等有害物质,而酒精会增大这些物质的溶解度。
C.喝酒后:设法促酒精排出
酒后几个小时之内,可以喝果汁、运动饮料,继续促进酒精排出;
晨起可以喝柠檬水、蜂蜜水补充水份、减轻恶心反应;
第二日如仍有不适,为保护已经受到一万点伤害的胃肠宝宝,建议饮食清淡少油,可选用米粥、面条、蒸蛋羹、酸奶、豆腐等,避免辛辣油腻、生冷刺激食物。
(二)解酒药
解酒药主要分成以下几类:
维生素类:维生素B、维生素C等,新鲜的蔬菜水果中也富含上述维生素哦
黄酮类:水飞蓟、姜黄素等
中药材类:菊花、葛花、葛根、山楂、麦芽、桑葚等
切记:解酒药主要起到护肝、醒酒的作用,可以在饮酒前后适当服用,但并不能够增加肝脏解酒酶的活力和数量,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酒,进入循环的酒精量可是一点也没减少。因此,控制酒精摄入总量才是王道。
(三)呕吐
号外!纯属不是招数的招数,有时一吐为快、无招胜有招。虽说酒后呕吐是身体的本能保护反应,这招还是有风险的,也有人因为呕吐导致贲门撕裂、消化道出血,所以不建议主动诱发呕吐。
如果怀疑酒精中毒,最好的保护措施,立即来正规医院治疗。
酒场风度——适量饮酒方有分寸
何为适量饮酒?大量饮酒有害健康,肝脏是个哑巴,苦点累点默默承受,等到承受不了出现症状,有时已经酿成大错。
为了保护肝脏,建议男性平均每日摄入酒精不超过25g,折合成市面上的饮用酒大约等于50度的白酒1两;红酒半斤,约一个高脚杯;普通啤酒1瓶。建议女性的酒精摄入量应较男性更低,这并非性别歧视,而是因为女性解酒能力更弱、再加上体格较小,醉酒浓度更低。
以下情况不宜饮酒:胃肠炎、胃溃疡、肝炎、肝硬化、痔疮、高血压、高甘油三酯、冠心病、青光眼、孕妇及乳母等等。
当然,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坚决地拒绝酗酒。小酌怡情、以酒助兴是可以理解的,大饮伤身、以酒为乐则是万万不可取的。“醉卧沙场”在古时尚且看作一种豪迈,而今和平年代“醉卧酒场”估计没有哪个人愿意欣赏。
酒场礼节——不喝酒也要有理由
在朋友聚会时,可能不少人会遭遇“劝酒”的情形,百般劝说与百般推让相持不下。如实在不想喝酒,碍于情面往往也要说出“我今天不能喝酒”的理由:
造人工程(大量饮酒对男性的生殖系统可能会有毒害作用),有了一胎还可以说二胎;
服药隐患,服用了头孢类药物(头孢类药物和酒精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会引起胸闷气短、面部潮红、头晕恶心,严重的会呼吸抑制甚至死亡)坚决不能喝酒;
身体有恙:酒精过敏、前几天刚刚胃肠炎、胃溃疡(可百度自行下载图片以备不时之需)、痔疮出血。
其他理由:开车,开会,开溜,只要你能想到的、朋友能接受的任何理由,开动脑筋吧~~
题外:您喜欢“千杯不醉”吗?
结语
看到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酒量”的确是天生的,关键决定于体内的两种脱氢酶的含量和活性,目前任何的预防醉酒技巧无非是促进酒精排出、延缓酒精的吸收而已,酒精对于身体的损害可是一丁点儿也没有减轻。再回到“真酒解假酒”那条新闻,不幸喝到假酒时,天生能喝的与天生不能喝的相比,哪一个更容易中毒呢?留给读者您自己思考……
分享此文之目的不在于传播饮酒技巧,而是要您根据自身先天条件来决定自己的适度酒量,勿以酒量高低论英雄(与生俱来,没啥可自豪的),勿以饮酒多寡论情谊(历史上鸿门宴没少演)!
酒,喝好了,增感情,壮胆量,甚至促文化(诗仙李白酒后交好友、作诗文;梁山好汉武松酒后过景阳冈能打虎,估计这种人才历史上屈指可数);反之,酒喝多了,伤感情,乱举止,甚至害身命(此类事例不胜枚举)。因此,饮酒,莫强劝,莫逞能,适度最好!不能饮,则不饮,当止则止!
延伸:关于“饮酒”的小小调研
1.您喜欢饮酒吗?以及饮酒方式(单选)
A.喜欢群饮
B.喜欢独饮
C.不喜欢
D.谈不上喜好,应付场面而已
2.您经常劝人喝酒吗?(单选)
A.频繁劝别人喝酒(对方多喝才尽兴)
B.必要时才劝酒(出于礼节,敬酒而已)
C.偶尔劝酒(喝酒自愿,何必要劝)
D.从来不劝酒
3.您如何在酒场上尽量少喝酒(纯属娱乐)?(单选)
A.家中有母夜叉:喝酒后孙二娘不依不饶、有家难回!
B.避免狭路相逢:不跟“杜康”基因发达的人拼酒
C.主动转移话题:多聊新闻财经、汽车房子、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等等
D.故意震慑别人:开始碰杯时,别人一杯你三杯,爽快干脆,露出谁与争锋的霸气
E.用超大号酒杯:打圈敬酒时用超大的酒杯,总不可能一杯都干掉,考验你的演技
在评论里留下你的答案吧~
素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杨晶供稿(部分图片取自互联网)
编辑:苏大附一院医护之窗(医务部李世刚修订编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