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中国人没信仰,我立即会想起有信仰的“伊斯兰国”,也想起有信仰的“红卫兵”。显然,最可怕的不是没信仰,而是极端信仰。
我们如今对“极端”有了不少感觉和警觉,任何观念及思想都可以极端化:向崇拜对象表达超越别人的强烈忠心;通过对敌人的极端仇恨表示对组织的极端热爱;通过强烈排他使自己“一条道走到黑”;把自己人生追求与某让人热血沸腾的“高尚目标”结合……
走向极端多是青春反叛,反传统、反权威、反强势,原可以成为进步力量。但青春本来知识和经验不够,又急于想证明自己,就可立足片面,如果此时获得某神圣感召或神圣支配,这种封闭的片面观念和思想很容易走向极端,从而产生疯狂破坏。
所谓片面,指人们的阅读面及知识面不够,不能全面地看问题,多“先入为主”、多“管中窥豹”,容易只看见事物的一面,看不到事物的另一面;容易忽略事物是处在运动状态及变化之中;可能看不清是中有非、非中有是,只简单说是非、好坏、对错。显然,知识和经验的贫乏容易使人认识片面,而片面认识要产生作用(多负作用),只有走极端。
一个人走向成熟,不走极端是重要标志;一种高素质职业修养,懂得兼顾是重要品质。最近读一个中国医生在美国医院的成长经历《十年》,最后谈自己达到很高的医生职业素养,即“自信但也谦逊,温和而有原则,善良却有锋芒”,讲兼顾、不片面、有两端、不极端。
由古至今,儒家讲“中庸”其中也包括反对极端,“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子罕》)中庸讲究“执两用中”,进而达到更高境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极端思想是一种狂热,中庸思想是一种智慧;极端反映精神资源贫乏,中庸反映精神资源丰富;从极端到中庸是一种修行,一种升华,一种新格局,一种新境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