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天天喊医生没医德 那么“病德”又何在

2017-08-03 10:37   中洪博元生物

医德固然重要,病德也不可或缺。

所谓医德,二军大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苏佳灿这样说:“外化于形,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意思是,对外,医生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包括与病人的沟通、对病人的诊断、给予病人的治疗。最终治疗效果如何,大家都能看到,这是外化于形的,在这些有形的、客观的方面,你应当做得特别好。而内化于心,指的是慎独。就是要把对每个病人的精细治疗放在第一位的自我要求。”

而他不仅这么说了,还这么做了,而苏佳灿的导师张春才教授更是首当其冲:张春才教授脾气不算很好,有时候他查房甚至会把病人骂哭,看到他救活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却几乎没有病人说他不好。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的技术做到了最精,能够解决病人的实际问题,这就是外化于形的力量。而在内心,又做到了真正关心患者。

医生固然要有医德,那么病人是不是也要有病德呢?

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固然需要医者坚守高尚的医德,张扬以病人为中心、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如果没有安定的执业环境,没有病人及其家属的支持、理解与配合,医患和谐只能是一句空话,最终结果只能两败俱伤,既不利于医者也不利于病人。

2017年7月11日凌晨,在黑龙江省鸡西市人民医院打响了全国医护保卫战第一枪。而类似医闹的情况举不胜举,到处都是这样的声音:化验检查这么多,有没有医德!服务态度这么差,有没有医德......而愤怒的患者的情绪被这样一根引线所点燃,发泄看病难看病贵的满腔郁闷,与医务人员争,和医院斗,似乎成了新时代大快人心替天行道的义举。

更让人心寒的是,民间已经自发形成一种不可忽视的专业医闹组织,有纪律有策划,充当中介,提供吵赔闹黑白道一条龙服务,医务人员卑躬屈膝,医院科室灰飞烟灭。

而所谓病德,就是病人及其家属在对待疾病问题和就医时所应具有的道德。公允地说,现实中不少病人,在就医过程中只强调医者应如何待己,却忽视了自己应如何对待医者,缺乏应有的“病德”。

一般说来,“病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正确对待疾病的科学态度。医疗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服务,它不能完全以服务结果的好坏为标准;

其二,文明、良好的就医行为。病人是人,医者也是人,都希望得到肯定、鼓励和尊重。没有良好的执业环境和愉悦的心情,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其三,信任、理解的正常心态。病人就医应以信任医者为前提,没有患者对医者思想上、技术上的信任,正常的医疗活动就难以进行。在当前医患关系仍然紧张的背景下,部分病人或家属总是抱着怀疑的心态看待医者的检查和治疗。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要么是抱怨、责难、挑剔医者,要么是请吃送礼讨好医者,其结果势必进一步加剧医患之间的不信任。(来源:知乎、医师周刊)

最后,哪些“病德”是病人轻易能够做到的呢?

1.与医生真实的交流说真实的病情

医生对每个患者的检诊时间有限,平均每诊查1名患者只有10分钟左右,期间,医生要完成询问病史、检查记录、开检查单、开处方等内容,如果陈述病史没有重点,杂乱无章,会影响看病质量。而对于医生的问题,患者一定要如实回答,千万不要隐瞒或说谎。如果不想让家属知道病情,可以让家属在门外等候,先听讲述,再提问题,注意不要在医生还没有讲完时就问问题,因为这样会干扰医生思路,且不礼貌。看病结束时,注意问清楚交费和检查地点、下次复诊时间等事宜。

2.加强理解

专家出门诊时间基本是固定的,但遇外出会诊、手术、开会、急救患者等情况时会有所变动,若遇此情况请患者谅解。若非紧急情况,谁也不愿意打乱自己原有的计划。

3.排队候诊

医生问诊过程中被打扰或闯入,会影响思路,而这关乎患者生命。如患者确实有急事,可以向护士或医生说明,并听从医护人员的安排。按照医院和医生、护士的指示,进行挂号、登记、等候、看病等步骤。

4保持良好环境

在医院中候诊或等候检查时,焦急并不会缩短时间。喧哗、吵闹或在医生身边拥挤,会影响医生的诊查、对心脏的听诊,而在患者休息的病房,更需要保持安静。

候诊的过程很漫长,吃东西在所难免,但烟酒类物品,并不适宜带入就医环境。脏乱差会引起疾病,与医院属性不符。如果其他患者不慎踩到果皮纸屑,容易受伤。废物进桶,保人安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德,病德,医生,医者,病人,患者,家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