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定岗定编不定人!国务院给医院、医生松绑

2017-08-02 16:48

7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向记者介绍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

“医务人员的个人收入与医院科室业务收入挂钩,影响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我们要稳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充分调动主力军参与改革的积极性。”7月2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向记者介绍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相关政策。

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一直是备受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问题之一。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指出要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王贺胜认为,这样可以“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灵活的用人机制。”

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培养医疗卫生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我国医疗资源分布失衡,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保障体系不完善等诸多原因,公立医院又普遍存在“看病难”、“看病贵”等群众就医问题,成为医改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2010年,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17个城市启动试点,2016年覆盖全国近三分之二的地级以上城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于2012年在311个县(市)启动试点,2015年全面推开。

7年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已进入了深水区和攻坚期,利益调整更加复杂,体制机制矛盾凸显。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深化医改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存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界限不清,自主权未能有效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九龙治水、管理粗放等问题。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如何由形成框架转向制度建设,如何处理好医院管理和政府监管的关系,亟需国家层面出台规范性文件,指导各地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三方面推进20项重点改革任务

据王贺胜介绍,《意见》从三个方面提出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的20项任务。

一是完善医院管理制度。《意见》首次提出各级各类医院应制定医院章程,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健全医院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制度,推进院务公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安全、人力资源、财务资产、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培训、科研、后勤、信息等核心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全面开展便民惠民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是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明确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管方向、管政策、管引导、管规划、管评价上。明确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职能,建立综合监管制度,发挥医保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落实公立医院经营管理自主权,加强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三是加强医院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全面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社会办医院党组织建设。

厘清医院和政府的关系

王贺胜指出,厘清医院和政府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要义。《意见》以问题为导向,明确了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坚持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基本原则。落实政事分开,核心是厘清政府和医院的权力清单。落实管办分开,核心是厘清举办和监管权力清单,实现权责明确、权责一致。

《意见》明确了政府对公立医院的举办职能,列出政府了的权力清单。

其主要包括行使公立医院举办权、发展权、重大事项决策权等,审议公立医院章程、发展规划、重大项目实施等。制定并组织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财政投入、医疗价格、人事薪酬等政策。公立医院要按照《意见》明确的权力清单行使内部的人事管理、机构设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等经营管理自主权最大限度地释放医院的活力,提高医院的运行效率。

同时,公立医院也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管。为此,《意见》明确了政府对医院的监管职能,列出了监管清单。

重点加强对各级各类医院医疗质量安全、医疗费用以及大处方、欺诈骗保、药品回扣等行为的监管。政府相关部门依各自职能加强监管,比如强化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对机构、人员、技术、医疗质量安全、装备等方面的监管,强化医保部门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强化财政审计部门对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的会计和审计监督等。

保障公立医院良性运行

王贺胜介绍,公立医院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的主体。《指导意见》从五个方面明确了相关政策,保障公立医院的良性运行。

一是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按照规划落实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建立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解决城市大医院挂号难、住院难、手术难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资源闲置的问题。

二是全面落实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逐步偿还和化解符合条件的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这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保障。

三是逐步以成本和收入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取消以药补医后,要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实现医疗服务收入对公立医院的合理补偿,重点提高手术、诊疗、康复、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等的价格,放开特需医疗服务和其他市场竞争比较充分、个性化需求比较强的医疗服务价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

四是要深化编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合理核定公立医院编制总量,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人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定编定岗不固定人员。建立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稳步提高医务人员的薪酬水平,使他们切实感受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充分调动主力军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同时,要改革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方式,体现岗位差异,兼顾学科平衡,体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切断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科室业务收入的利益联系,使医务人员收入阳光、体面、有尊严。

五是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考核评价机制,这是公立医院的指挥棒。政府要围绕功能定位、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费用控制、运行绩效、满意度等指标,对公立医院和院长开展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院财政补助、医保支付、工资总额以及院长的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来实现政府的办医目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定岗,松绑,定编,王贺胜,医院,医疗,政府,制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