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崛起与医疗资本化
亚投行一周岁了,习近平主席发表2017年新年贺词时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张作为2016年中国值得骄傲的几件大事之一。从中国政府谋划的大战略来看,无论“一带一路”战略,还是“亚投行”的设立,都体现出新一届中央高层领导的“大智慧”、“大手笔”。中国政府“黄金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的繁荣,还有过剩的投资过剩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泡沫”,要想实现“一带一路”的网络内的联盟国或准联盟国实现资源、资本、资金、资产的“同质化”,资本的流动和资金的投资是必不可少的,于是以“众筹”为特征的“亚投行”应运而生,把过往中国无处可投的外汇储备通过“亚投行”投资到联盟国或准联盟国去,让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把过往国内盲目乱窜的“热钱”、“游资”等巨量货币通过“股票市场”间接转移到民生领域或实体经济去,通过多种措施压缩“金融泡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而支持实体经济基础建发展。
随着“医改十年”进入攻坚期,当前医疗行业不仅仅没有出现欣欣向荣的行业大发展现象,却使整个行业矛盾重重,甚至举步维艰。一方面,中小型医院出现规模性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许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出现规模性人才流失,而乡村两级卫生专业人员和围绕这些产业链上的人赚钱越来越困难,药品、医用耗材、设备等供货商纷纷放弃“一级”医疗机构市场;另一方面,大型医院继续扩大规模、“跑马圈地”,继续享受改革制度“空挡”带来的红利。这些大型医院随着医疗消费的“井喷”、资本“红利”的注入,赚钱却越来越容易,甚至批发式的创造“富豪”。可以预见的是,医保基金越来越濒临“穿底”、患者自付费用持续增高、大型医院与中小型医院“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而现有的医疗管理体制和医疗市场的套利格局,对这种扩大化缺乏必要的约束力。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亚投行”成功运作,为医疗改革提供经济重组的伟大借鉴,而汲取这种营养资源,首先要学会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答案只有一个:“公平”!
什么叫公平?第一层含义在于社会财富的分配向底层群众倾斜,抑制豪强的膨胀,从而刺激全社会的消费潜力。第二层含义在于社会财富奖励劳动创造、智慧创造价值,而使投机者没有市场,坑蒙拐骗、资本运作和制度套利的人得不到或者少得到财富分配。作为医疗改革,中央高层已经采取措施控制大型医院规模发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也写进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随着医疗保障的全覆盖,医疗消费的潜力也逐步得到释放。但是,改革毕竟涉及既得利益的重新调整,“医改十年”的“怪现状”充分说明了利用改革的缺陷和制度的漏洞进行套利的机构是大有人在。改革需要创新,但创新往往意味着“少数”,“少数”就往往不易被别人接受。创新不为先进,即为先驱。医改,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当前社会资本大潮进军医疗市场,逐步划分为两个阶层,即劳动阶层和资本阶层。资本阶层不断催促整个医疗行业发生各种“马太效应”,他们不再满足于对民营医院的收购重组,而纷纷聚焦大型公立医院,动不动就要对“三甲医院”进行收购和改制,然后利用马太效应将医疗市场的财富往自己手里集中。诸如宿迁医改“卖光医院”就是一个现实的极端案例。
“亚投行”案例告诉我们,健康的货币循环能形成财富,但是恶性的货币“滥发狂飙”将会吞噬财富,使行业“崩盘”。当前资本对医疗市场的冲击主要表现为:先让大量货币涌入市场,采取新建(BT\BOT)、重组(ROT)、控股(TOT)等多种形式推高医疗消费水平(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高劳动者(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然后架空医院运行(控制药品、设备、医用耗材、大型设备等资产),控制医院现金流,迫使医院绑架在产业链条上,这时候再通过上市转手“甩包袱”套现。通过“一张一缩”变相侵占医院资产和财富,造成资产和资源得流失。因此,一般资本进入医疗市场都是这三个阶段:注资、断流、套现。因此,从“亚投行”的运作经验,我们来分析这里面的逻辑规律,并有效借鉴“亚投行”经验降服“资本烈马”,即能释放医疗消费能力,又规避资本对医疗财富的侵占。
资本扩大医疗资源投入,但未必拥有大量的患者流,为什么呢?因为医疗健康行业除了市场属性,还有更重要的一个属性——社会属性。因为健康和生命的市场选择性具有排他性,这就造就了传统的大型医院的绝对垄断地位,医保依旧是医疗消费的主体,而医保的市场属性却被行政计划属性所淡化,“看米下锅”似的粗放式医保管理机制决定了市场资源得分配和控制。因此,资本的注入提供了供给侧服务,却不能产生财富,这个服务产品不能按照市场规律产生交换和流通,供给侧医疗服务产品大量积压,也就形成了医疗服务的“产能过剩”。政府通过医改更加大的力度释放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甚至不顾医疗发展客观规律采取“不考虑规划等因素”的量化宽松超发政策,但宽松和超发恰恰会被资本阶层所利用,出现“资本权力化”的加强版“马太效应”。因为这些货币资金不会投入医院闲着发霉,资本的趋利性使他们只会朝着利益最大化的方向投机,如虚假宣传、恶意欺诈等损害群众利益现象将会屡禁不住,致使社会资本办医进入恶性循环,当资本吞噬了大型医院财富之后,整个行业不得不重新洗牌、清盘。
资本是一把“双刃剑”。货币流向哪里,机会就指到哪里。就像“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沿线的国家和经济体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资源、资本、资金、资产已形成以信息流和现金流的链条的“联盟体”,在这个联盟体内,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资本的增值增效、资金的均衡流动、资产的有效利用,让“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体“搭上”中国经济发展的“快车”,用“一带一路”的高速公路将亚欧大陆“捆成”一体,用中国式的智慧改变资本世界的“危机周期律”。当前医疗市场的组成单位无非两种:传统医疗机构和新兴医疗机构。传统医疗机构发展靠债务,新兴医疗机构靠融资,对于传统医疗机构,出现亏损的时候,只有依靠不断地扩张产生的债务来维持其短暂的垄断地位和竞争优势。比如很多医院,甚至身家性命早就压给银行,一方面由银行为其贷款维持其扩大规模和基础建设,一方面持续拉高运行成本维系人才队伍的稳定。而新兴医疗机构完全依靠资本市场的资金促进自身战略性发展,他们的成长取决于市场的结构规模是不是合理,取决于资源-资产-资本-资金“闭环”是不是循环运行供给。比如互联网医院的雨后春笋的建立,就在于医疗资源(学科、人才、设备、药品供应等)供给的覆盖面;就在于医疗消费患者流引导的“私人订制”;就在于充足的资金保障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支撑;就在于医疗消费支付与其他消费支付“便捷化”的统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