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医院组成医联体 看病难就能解决吗
“看病难”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重大问题。为此,2017年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医联体相关政策,来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作为“十三五”期间深化医疗改革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任务,如何在推进的过程中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新秩序,成为各方都在努力思考和解决的重点问题。
难道所有医院都组成医联体,“看病难”就解决了?
答案当然是不!除了医院的各司其职,移动医疗在其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医联体必不可少的润滑剂。
众所周知,“看病难”多体现在大医院,知名的三甲核心医院几乎都面临着较高的诊疗压力,再加上医疗资源整体稀缺且分布不均衡。2017年4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医疗联合体建设有利于调整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有利于医疗资源上下贯通,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群众健康需求。究其根本,就是医院正在进一步去中心化,从而缓解“看病难”问题。
因此,有人认为,分级诊疗实现的前提是强化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这并非一朝一夕能够达成。但是,移动医疗的发展,也为推进分级诊疗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医联体相关政策要求,慢性病、常见病等简单病留在基层首诊,有需要再向上级医院转诊。但疾病有其复杂性,在判断是否是简单病、病情是否严重的过程中就可能出现问题,这也是很多患者一点小病都要跑大医院的原因。而有了移动医疗,这一现象将有所改善。
移动医疗企业能够为医疗机构解决沟通、距离、患者服务体验、导流等问题。如果基层医院需要三甲医院进行指导,完全可以通过移动医疗技术,多方视频会诊,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还为基层医院留住了患者,同时提高了基层医生的业务水平。
多方视频会诊模式通过三级、二级、一级等不同医疗机构内部的衔接,利用互联网高校、便捷的特性,实现电子病历、在线医嘱和电子处方等病患信息的在线共享,各级医院能无障碍获取病患资料等实现远程会诊,让民众在基层医院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服务。
最重要的一点是,医联体是医院去中心化,而移动医疗同样发挥着去中心化的作用,可以盘活各种医疗资源,让合适的医疗资源匹配给合适的患者,而这才是这个移动医疗最大的机遇和价值。
举例说明,在北京市最早的医联体“北京朝阳医院医疗联盟”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将心电图资料,直接传输到北京朝阳医院,并迅速得到会诊意见。这一模式是“医疗机构对医疗机构”、“医生对医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连接,他们能随时随地进行案例讨论、在线会诊等,既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又能提升基层医生的水平。
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多方视频会诊是不可想象的,9K医生相关负责人说:“美国计算机专家尼葛洛庞帝曾预言,如今这些曾被嘲笑为荒诞的预言正在现实中慢慢实现,医疗健康因为牵手互联网,成为又一头站在‘风口上的猪’。”未来,移动医疗将是医联体的润滑剂,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