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萍 | 图:夏萍
来源:卫生经济与文化专委会(ID:wsjjywh20120210)
我由衷地觉得,李雪的文字中闪耀着一种特别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高智商和高觉知结合的结果。
——武志红
李雪是心理学专家,专业心理咨询师。《当我遇见一个人》是她的第一部作品,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副标题——母婴关系决定孩子的一切关系。这本书不仅详解了母婴关系对孩子一生性格、命运的影响,还剖析了父母的种种无意识行为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模式、反应模式、关系模式和家庭教育模式做了理性的深思。
更重要的是,这本书看似在谈亲子关系,其实更重要的是说如何疗愈自己,让自己成长。如果父母自己没有觉知和成长的意愿,其结果自然就是父母自身没有成长,孩子成为自己苦难。
李雪在大学读的是物理学,希望通过物理学来认识世界,后来又学了经济学,希望通过经济学来解释世界。当发现物理学加经济学依然无法使她认识世界的真相时,她转向了心理学。心理学有不同的流派,但她没有拘泥于某一流派,而是在不同领域和流派中自由穿越。
在李雪看来,各个学科解释世界的视角在本源上是一致的,是同源的,彼此之间不是冲突,而是促进。所以《当我遇见一个人》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就是从对亲子关系的理解,来引发父母洞察自己的现状,察觉自己的内在苦难。
李雪是勇敢的。她向自己开刀,从自己被忽视的婴儿期开始到与母亲最痛苦的关系,她回观和剖析自己,并且无比诚实和坦率。因为她直面痛苦,向内看,反而使她的内在空间变大了,自由了。书中还有很多其他的鲜活故事和案例。所以,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并寻找到答案。
“父母对孩子的灵魂心怀敬畏”。敬畏生命,首先从自己的孩子开始。因为敬畏孩子,就是疗愈自己。今天是父亲节,这个日子阅读这本书很有意义。
《当我遇见一个人》
轻盈而深刻、温暖而尖锐的文字
从这十句话开始
▼
1
没有回应,孩子的世界漆黑一片
婴儿出生后,处在和母亲一体的感觉中。也许母亲只是掐着表,延迟了5分钟回应哭泣的婴儿,婴儿的整个世界就开始崩溃,承受地狱般的煎熬。
2
真正的陪伴是身心临在
婴儿哭泣,父母要及时回应,让婴儿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关爱,感受到父母允许他哭泣,允许他表达自己的感受。通过抚摸、拥抱、眼神凝视、柔声说“我在这儿”等方式,接纳和陪伴婴儿,使他的能量更顺畅地流动,而不要用夸张的哄抱、晃动等行为阻止哭泣。面对哭泣的婴儿,既不逃跑也不阻碍,需要父母有定力。
3
延迟满足能力始于婴儿期的及时满足
延迟满足能力的形成,来自父母从小经常及时回应和满足孩子。越是被及时回应和满足的孩子,长大后越具有延迟满足能力。
4
父母的负面投射创造了孩子的负面现实
孩子带着纯净和丰盛经由我们而来,他本应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伴侣,陪伴我们再次展开心灵的旅程,可我们给了孩子多少负面的投射?
5
智力发展来自于体验而非知识
真正让智力发展的不是知识,而是体验。体验才是滋养孩子精神胚胎的养料。只要不是危险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孩子直接与事物建立联结,不被父母横插一刀,才会拥有生命的广度和深度,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6
任何顽固的坏习惯都是在呼喊爱
内化到孩子心里的,不是父母的行为,而是和父母的情感关系。如果训练孩子好习惯的过程没有爱的流动,没有轻松愉快,必然带来反弹。
7
不期望改变
无论父母的话说得多漂亮,貌似多尊重孩子,但只要起心动念想要改变孩子,孩子感受到的就不是爱,而是能量被阻塞。
8
孩子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影
现实社会是温暖还是残酷,不取决于社会本身,而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亲子关系的真相创造了世界的真相。
9
不评判,只确认感受
当孩子悲伤、哭泣、愤怒时,我们容易把孩子的情绪评判为“不好的”,然后出于自己的焦虑,希望孩子赶快停止。比如拿玩具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甚至喝止、威胁孩子。这样的做法也许有效,但孩子的能量被阻塞。能量长期阻塞会形成心理疾病甚至生理疾病。
10
孩子间的冲突不会引发创伤,但父母的干预会
冲突是生命历程中必然的体验之一,是孩子生命张力的体现。孩子的能量像天然流动的河流,一会儿平缓,一会儿湍急,有平流,有漩涡,一切本是无常的体验。父母长期的制止和评判,会让无常的能量表达固结成恒常的心理创伤,让冲突真正变成阻碍成长的坏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