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扶正与祛邪的相互关系

2017-05-10 16:46

扶正与祛邪的内涵确实十分丰富,值重进一步探讨,但必须立足于整体观辩证地来对待这一问题,才不会产生偏差。

扶正与祛邪是中医治疗法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发展,本课题的研究与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但是在一些问题上看法并未统一。比如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关系,有人主张以扶正为主,强调“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有的提出以祛邪为主,认为“邪去则正安”。又如正邪与虚实的关系,有人认为正虚即是整个机体抵抗力低下,而决非发病部位单独受到影响;有的认为局部受邪,首先发生变化,在疾病逐渐演变过程中,才发展影响到整个机体,等等。

个人认为,扶正与祛邪的内涵确实十分丰富,值重进一步探讨,但必须立足于整体观辩证地来对待这一问题,才不会产生偏差。现就本人的一些体会分述如下:

正确认识扶正与祛邪的意义

扶正与祛邪是祖国医学阴阳学说指导下产生的关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一般方法论。按发病机理来说,人体受邪,只有在致病时,才能显示出邪气的作用;人体正气只有在邪气的作用下,方能表现其盛衰。两气相争,有其各自的特殊性,也有相互关联性,表现十分复杂。但总的来说在疾病发生过程中,都存在正邪问题,治疗都有个祛邪扶正的问题。而扶正是对祛邪而言,祛邪是对扶正而言,把它们截然分开是不可能的。

扶正的含义有二:一是未病先防,采取各种养生术,如导引、吐纳等,积极锻炼心身,增进机体生化,通畅气血运行,增强抗病能力,从而防止邪气的侵犯。二是已病防变,即临床上重视和采取防止疾病深入发展和传变的积极措施。注意养生,扶植正气,以及掌握病机,防止疾病传变,创造良好转归,这便是扶正的广泛含义。

张从正说:“治病当论药攻。”“先去药邪,然后及病邪。”他认为:“夫病之一物,非人体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自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诸身,速攻之可也,速去之可也。”既然己成为病邪,则应当采取祛邪之办法。这些办法,包括解表、通泄、化瘀、消导、渗利、疏解、调理种种。很好地运用这些方法,可达到疏通排解、清除邪实和保护正气的目的。各种法的运用,必须根据天时气候、生活环境、个体不同等各种具体情况灵活而定。即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有的放矢,不攻伐太过,使“邪去则正安”,这便是祛邪的广泛含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祛邪,扶正,关系,邪气,疾病,正气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