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春,杨振华担任解剖学助教时,应结核病疗养院罗光壁院长的要求,开始在尸体上研究膈神经切断术治疗肺结核的手术途径。
1946年秋,调入三大学联合医院(今华西医院)外科的杨振华发现,通过膈神经切断术治疗肺结核会造成永久性膈肌瘫痪,对病人康复不利。于是改用膈神经钳压方法,即有利于肺结核空洞的愈合,又可以避免膈肌永久性瘫痪。(《华西医院百年大事记》P15)
1941年12月15日,由杨嘉良主刀,杨振华担任助手,曾子耀司麻醉,为病人熊文理施行急诊剖腹探察手术,从胆总管中钳出一条活的蛔虫。这是国际上第一例报道发现胆道蛔虫的病例。(《华西医院百年大事记》P16)
1943年,吴英凯医生与劳克斯(Loucks)合作,开展首例食管癌手术。劳克斯看见吴和光缝合肠壁及腹膜均用丝线而感到震惊,后被其效果折服。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丝线对人体组织是一种相容性很好的缝合材料。从此,丝线缝合外科伤口在临床上开始使用,并逐步取代澳大利亚羊肠线.(《华西医院百年大事记》P17)
点评:
从这几则上世纪的历史记录中,我们看到了年轻的吴英凯、杨嘉良、吴和光、杨振华、曾子耀们为华西医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创新的故事,了解到这些在后来医学界如雷贯耳的医界大师们早期的成长经历。其中,积淀下来的华西传统文化就是,根据病人的需求,不断实践创新,提升自己的医疗技术,提升医院的医疗水平。“革故鼎新”的创新文化在华西,从来就不是口号,而是实践。而今天,这种医疗技术文化在华西医院已经成为医疗服务的内在动力,成为病人选择华西医院的最重要的理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