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教授为耄耋老人解除“天下第一痛”
都说三叉神经痛是“天下第一痛”,这一点都不假。
对于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陌生的名字。然而,对于领教过它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足以令人生畏的疼痛。只需在面部轻轻一触、或者微风轻轻一拂,或说话、饮水、点头,都能引起痉挛性剧烈疼痛(呈现电击样或撕裂样疼痛)。
“专家我左边脸板痛了4年了!恼火惨了!痛的要命!”这是80岁的田奶奶见于春江教授时说的第一句话。3月22日9:26,田奶奶在女儿的护送下,从老家长寿赶到重庆三博江陵医院脑科专科医生办公室。
原来田奶奶4年多来,无明显诱因感左面部持续性剧烈疼痛,无法自行完全缓解。曾在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三叉神经痛”。大多数医院对她采取的是保守治疗,主要是通过理疗、口服药物来改善疼痛的症状,但无法长时间的止痛。近日,田奶奶疼痛反复加重,药物难以控制。田奶奶的女儿通过朋友的微信朋友圈看到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首任院长、首席专家于春江教授要来重庆三博江陵医院,便带着母亲慕名前来。
于教授对田奶奶的病情、以往的治疗情况和现在的身体状况作了详细询问,决定与刘方军主任领衔的三博江陵脑科专科团队携手为田奶奶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根治其疼痛,得到田奶奶和家属的一致支持。
3月24日20:10-23:45
手术直击病灶,田奶奶重获健康
手术名称:左侧CPA开颅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
主刀:
3月24日晚,患者田奶奶接受手术治疗。显微镜下术区结构放大20倍,分离开三叉神经相粘连的蛛网膜,见三叉神经周围有两条血管压迫。小脑上动脉自内上翻过三叉神经表面后转向内下,形成一个血管襻,考虑此血管为责任血管。分离血管及神经,在其间放置Teflon棉。小脑前下动脉,自三叉神经下缘与三叉神经相邻,也放置Teflon棉,预防其成为新的责任血管。手术过程十分顺利。
笔者还了解到,像这类高难度手术,除了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做支撑,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者是神经内镜等高科技医疗设备,为手术保驾护航,以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术后,田奶奶麻醉清醒后,自述疼痛症状立马消失。经CT复查显示,术区无损伤,恢复良好。如梦魇般折磨了田奶奶四年多的顽疾终于被治愈了,田奶奶和家人对于春江教授和刘方军主任充满了感激,对重庆三博江陵医院脑科专科医务人员也是赞不绝口。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脑神经疾病,以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痛为主要表现,国内统计的发病率52.2/10万,女略多于男,发病率可随年龄而增长。
该病的特点是:在头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发病骤发,骤停、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顽固性、难以忍受的剧烈性疼痛。说话、洗脸、刷牙或微风拂面,甚至走路时都会导致阵发性时的剧烈疼痛。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预防和日常保养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食物。
2.吃饭漱口,说话,刷牙,洗脸动作宜轻柔。以免诱发扳机点而引起三叉神经痛。不吃刺激性的食物如洋葱等。
3.注意头、面部保暖,避免局部受冻、受潮,不用太冷、太热的水洗面;平时应保持情绪稳定,不宜激动,不宜疲劳熬夜、常听柔和音乐,心情平和,保持充足睡眠。
4.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尽量避免触及“触发点”;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同时卧室不受风寒侵袭。适当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主刀专家简介
于春江教授简介
姓名:于春江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职务:医学院院长,系副主任
个人荣誉:神经外科首席专家、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第十一临床医学院首任院长、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学院三系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微侵袭神经外科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专业特长:
垂体瘤、听神经瘤、岩斜区肿瘤及各种复杂疑难颅内肿瘤治疗……
刘方军主任简介
姓名:刘方军
职称:主任医师
职务:科主任
个人荣誉:神经外科专家、主任医师、博士、重庆三博脑科主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脑胶质瘤专委会委员。
专业特长: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如动脉瘤夹闭术、动静脉畸形切除术、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烟雾病的外科治疗、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外血管搭桥治疗复杂巨大脑动脉瘤等。颅内及脊髓肿瘤的外科治疗,如手术切除为主的胶质瘤的综合治疗、脑膜瘤切除、经蝶垂体瘤切除、颅咽管瘤切除、髓母细胞瘤切除、室管膜瘤切除、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鞘瘤切除、脊髓肿瘤切除等。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