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均波、霍勇:血管的“沙子”需要国家重视
搜狐健康 文/干玎竹
“血脂就像河道里的沙子。沙子让河水浑浊,如果不加以处理,沙子会慢慢沉淀累积,一点一点把河道堵死。血脂也是这样,一开始只有化验单上的改变。如果不以干预,胆固醇日复一日地沉积到血管壁上,越沉越多,然后忽然一下,整条血管都堵上了,就出现了心梗、脑梗、冠心病等严重的情况。血脂是无声杀手。”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主任委员葛均波院士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霍勇教授近日在京呼吁,“国家应把血脂管理纳入现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标准,实现‘三高共管’。”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一位死因,占总死亡构成的40%以上。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的阶段。霍勇介绍,2002到2012这十年间,我国血脂异常患病率从18.6%上升到40.4%,增长了117%;高胆固醇血症从2.9%增长到4.9%,增长69%。这其中又有超过40%的患者同时合并“三高”(血压、血糖、血脂)。而高胆固醇血症是我国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我国自2009年起已将高血压、糖尿病管理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针对胆固醇危害的知晓度、达标率较差。与此相对的是,美国的心脑血管发病率比我国高,但是早在1995年就出现了死亡率下降的拐点,到现在还是一个下降的趋势。霍勇指出,这是因为他们将“三高管理”作为一个整体,筛查、治疗和管理工作做得到位。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的数据显示,人群低密度胆固醇每降低1mmol/L,主要心血管事件下降24%。因此,葛均波和霍勇一致认为,要对筛查出高胆固醇的高风险患者积极干预,需要设置考核目标到城市社区,胆固醇达标率要予以明确要求,实现“三高”共管的落实。
两位政协委员建议指出,为实现国务院《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的目标,建议血脂筛查作为核心环节,以直接降低高血压患者、血脂异常患者、糖尿病患者的心梗、脑梗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建议对我国有条件的城市年龄大于45岁的城镇居民免费筛查血脂,设立年度健康管理目标。对筛查出高胆固醇的高风险患者积极干预,设置考核目标到城市社区,胆固醇达标率要予以明确要求。
从整体看,仅靠卫计委难以扩大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筛查与干预工作,不仅需要国务院给予政策支持与财政支持,还需各级政府支持配合。建议在公共卫生服务包的费用中,列出专款专用。
此外,两位政协委员还指出,我国目前基层医生心血管疾病和高胆固醇的治疗能力存在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和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匀,大量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情况欠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与之密切相关。两位政协委员强调,社区医疗机构是城市居民开展心血管疾病筛查和干预理想的地方。随着分级诊疗的实施,建议将二级以下基层医院作为参加该项目的主力军,在筛查干预的同时配合分级诊疗的实施,从基层做起,切实降低心梗、脑梗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抢救费用和住院费用,避免社会劳动力的损失。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