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来了 未来医疗会怎么样

2017
03/07

+
分享
评论
鹰瞳Airdoc
A-
A+
这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时代,数十年来困扰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硬件得到了解决。

这是人工智能最好的时代,数十年来困扰人工智能的算法和硬件得到了解决,李彦宏认为这是可以媲美工业革命的新时代变革,如今成熟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被应用到各个领域,斯坦福终身教授李飞飞表示,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为医疗领域服务并且取得巨大的成果。

今年两会期间,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就人工智能医疗提出了方案,很多见识了人工智能在围棋领域横扫无敌,医疗和围棋完全不一样,人工智能可以解决医疗问题么?现在人工智能已经应用在医疗领域并且取得巨大的成果,斯坦福大学已经可以成功分辨皮肤癌,IBM的Watson也能够在10分钟内识别癌症,甚至美国的Arterys公司旗下的产品Arterys Cardio DL获得FDA批准,在国内,Airdoc可以识别多个领域的医学影像,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识别上准确率已经和三甲医生水平相当,人工智能应用在医疗领域已经是个趋势。

人工智能识别医学影像

通过计算机识别图片是长久以来科学界都在尝试的,但是进展一直都很缓慢,主要原因是计算速度和算法的影响,比如一张高质量的图片,往往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像素,机器很难在短时间内识别大量图片,在医疗领域,一张医学影像往往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大小,传统硬件根本不能很好运转起来,2007年 Nvidia 推出 CUDA 的GPU 软件接口后才真正改善.是传统双核CPU快70倍,在之后的日子里,Nvidia不停对GPU更新换代,如今的硬件已经能够很好的支持大量高质量图片的识别。

2012年,Hinton 教授采用了一种新的称为"丢弃" (Dropout) 的算法避免了过度拟合,从此时起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系统在图像识别上有了质的飞跃,识别能力甚至超过了人类,此外人工智能同样具备了和人类一样的学习能力,在识别图像的同事同样能够认知这些图片,因此人工智能可以用来识别医学图片,比如斯坦福大学对皮肤癌的识别,特异性和灵敏度甚至超过了人类皮肤科的专家。

国内的人工智能医疗团队Airdoc团队,在国际顶尖医生的帮助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并开发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识别模型,经过和人类医生的多伦PK,特异性和灵敏度上已经和三甲眼科医生水平相当,并且在诊断速度上有了很大的提升。

人类医生决策诊断

简单说来,放射科的工作主要有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患者在放射科拍摄影像片(X线片、CT、MRI等),这一过程是由放射科技师操作各类机器完成,包括参数设定、扫描、图像处理等,有点类似摄影师拍照,只不过操作的机器更巨大。第二部分是影像判读,诊断医生在医用竖屏显示器上调阅影像图片,逐幅观察图片(一般普通、常规情况,一名患者的图片在80幅-320幅之间,如果是本院多次就诊患者,还需要调阅既往影像图片,作出对比,图片量倍增),寻找发现问题。

虽然中国的大学一直处于快速扩张期,但是医学影像专业人才的供应却一直不能满足需求。由于中国更多的人认为临床医学专业比其它医学专业(如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护理学等等)更有前途,所以选择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生常常被归入“二流”的行列,目前中国招收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超过80所,但排名靠前的顶级医学院校却多不开设医学影像学专业。另一方面,部分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毕业后并不进入医院工作,而是去医疗设备或医疗器械企业工作。再加上放射科医生的流逝,放射科医生的增长速度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世界卫生组织网站上ICD-10编码的疾病有7.8万多种,症状也有几万种。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并不适合人类去记忆,并在5分钟~10分钟内准确判断。人类医生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也容易产生误诊,对比中美的医学影像现状,从影像方面的误诊人数来看,美国每年的误诊人数达到了1200万,而中国因为人口基数庞大,达到5700万/年,这些误诊主要发生在基层医疗机构。

人工智能可以快速精准的识别海量的图像,可以很好的解决目前医疗领域的困境,此外,应用在基层,人工智能还能够辅助基层医生,让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正常的运转起来。

那么人工智能能够取代医生么?中国智能医疗领军企业Airdoc创始人张大磊表示人工智能会取代医生的重复性体力劳动工作,提升医生的职业专业程度,但医生需要在诊疗过程中观察病人的表情、神态,给予患者心理安慰和人文关怀,这些都不是计算机算法能够取代的,机器就是辅助诊断,诊断决定应该由医生来作出,而不是由软件来作出。

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人工智能+人类医生可以为医疗带来更好的服务,在目前的医疗基础上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这种未来医疗模式可以在体检机构和医疗机构为广大人群服务。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文本、影像等多模态海量数据的综合挖掘,发掘病人检查信息、既往病历和社会(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发现群体中的疾病模型及隐藏信息模型,建立预测分析模型,进一步探索疾病分布演化规律,确定危险因素,并对疾病流行趋势进行预测和预警。

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这是今后15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行动纲领,健康中国战略已经成为全民奋斗的目标,大部分的慢性病和癌症在早期都是很容易被治愈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80%的心脑血管疾病、80%的二型糖尿病、绝大部分的原发性高血压,甚至40%的肿瘤都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疾病早期检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人工智能能够应用在体检机构,建立起健康生活第一道关卡。

目前我国大部门居民没有体检的习惯,大部分疾病往往是在医疗机构被检查出来,但是因为很多癌症和重大疾病在早期都没有明显症状,经常被忽略或者与其他疾病混淆,等到症状明显后往往已经到癌症的中期或者后期了,机器的特点是精准,通过海量医学影像和医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准确识别癌症,比如斯坦福大学通过2000例不同皮肤癌病例的12.9万张图像,训练出了皮肤癌识别模型,该人工智能系统与21位专业临床医生的表现相当。如今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在肺癌,肝癌,乳腺癌等常见癌症上为人类医生提供诊断建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工智能,医疗,AI,医生,医学,影像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