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3月3日是世界听力日也是全国爱耳日,为了呼吁人们关注听力健康,科学预防耳聋,今天上午,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专家在该院门诊大厅一楼,举行了爱耳日大型义诊活动。仅仅两个多小时的义诊,有二百余名市民前来进行咨询和查看自己的听力问题。作为一种“看不见的残疾”,专家提醒:听力损伤容易被大众忽视,儿童要注意加强听力筛查和保护,老年人要谨防听力障碍诱发老年痴呆。
宏观主题:“针对听力损失行动起来,做出明智投资”。
据WHO(世界卫生组织)全球防聋专家、WHO预防聋和听力减退合作中心主任、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卜行宽教授介绍, 2017年世界听力日的主题是“针对听力损失行动起来,做出明智投资”。这一主题旨在引起人们对听力损失造成的严重经济影响和及时干预的成本效益的高度重视。
根据WHO2016年的估计和世界银行2016年的报告:未处理的听力损失问题使全球每年要付出7500亿美元的高昂代价,相当于中国和巴西两个国家的年度卫生支出之和,或者相当于荷兰的国内年生产总值。而这样的经济数据的计算,除了因为听力减退产生的包括除助听器以外的保健费用之外,还包括失业和过早退休造成的生产损失,以及为5-14岁有听力损失的儿童提供的额外教育支持的成本等,其中最大的部分是由于听力障碍或者残疾所带来的社会隔离、沟通困难和思想包袱、心理障碍等造成的社会成本,大约为5730亿美元。
在中国,目前有超过2亿人口存在听力障碍,而听力残疾的人数超过7千万人口。如何解决这一庞大的社会问题呢?显然仅靠某一方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广大患者的共同参与。WHO强烈呼吁各国政府提高社会所有部门的防聋意识,适当分配资源,加强人力建设,将耳和听力保健纳入社会保健系统,建立以社区为基础,有二、三级医疗机构支撑的分级医疗网络等工作。面对WHO提出的建议,卜行宽教授表示,“目前我国高度重视国民的健康问题,并提出了国家2030健康战略。其中部分医疗体系建设等内容和WHO提出的策略有相通之处。具体而言,计划从今年下半年起,江苏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将联合该院宿迁分院、盛泽分院向下延伸至乡镇县市卫生院,逐步开展基层的听力预防保健工作,包括听力师的培训、考核等一系列工作,从基层做好听力健康的预防、筛查和上下转诊工作的分级诊疗目标,落实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防聋治聋规划。”
个人:听力保护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卜行宽教授指出,听力损失是指任何听力减退或听觉困难。根据病因和部位可分为传导性、感音神经性和混合性三类。目前听觉器官老化、全身健康、用药情况以及噪声暴露、中耳炎等疾病容易导致老人听力损伤。儿童听力损失则主要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引起。而不良生活方式、严重的生活压力是导致年轻人听力受损的主要原因。
一般来说,对于传导性听力损失,主要是声波传入障碍,大多可行手术来恢复听力;对不能或不愿手术者,可用助听器。治疗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仍是世界难题,除部分突发性和自家免疫性听力损失经及时治疗可望恢复外,其余迄今无特效药物可用,需要康复处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听力康复的重要工具。
做好听力防护应从婴儿做起!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有百分之六十儿童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新生儿可以做听力筛查,3个月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个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一旦确诊为永久性听力损失,及早进行康复训练,绝大多数可以回归主流社会。如果家庭中的第一个宝宝出生后患有听力障碍,建议在怀第二胎时,可以进行胎儿听力基因检测。
老人听力损失现占我国听力残疾的一大半。
根据最新的流行病学调研发现,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约有一半以上的老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听力障碍,我国统计数据也显示,老人听力损失现占我国听力残疾的一大半。
卜行宽教授介绍,其原因除了和年龄增长相关的听觉器官老化外还和全身健康、用药情况以及以往的噪声暴露和中耳炎等疾病有关。此外,遗传因素也有很大影响。另外研究也发现慢性病也会引发老年人听力障。例如高血糖、高血脂、糖尿病,这些疾病会破坏人体微循环系统,长期供血、供氧不足,再加上动脉硬化,会引发听力障碍。
在我国很多老年人存在思想上的误区,觉得年纪大了听不见是普遍现象,还有人认为“耳不听心不烦”等。殊不知,长期听力下降不仅会导致沟通交流障碍,还可能诱发老年性痴呆。根据第二届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战略计划会议披露的数据显示,轻中重度听力损失的老人,其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人的2倍、3倍和5倍,这已经成为全球老龄化的突出健康问题。因此该问题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改变以往的传统观念,定期开展听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中青年人群不知不觉中丢失听力
“很多年轻人是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听力健康。除了烟、酒、熬夜外,更要注意的是鞭炮、摇滚乐、飙车、健身房、夜总会等场所的强噪声以及过多和过响使用手机和随身听会损害听力。” 卜行宽教授提醒道,不良生活方式和严重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会损伤听力。
听力自测帮助你及早发现问题!
如何才能及时了解自身听力是否受损?专家介绍,最简单的办法是两耳分别试听别人讲悄悄话,如难于听清就需进一步检查。或者在接触强噪声后如立即出现耳鸣、耳堵塞感,或听不懂别人讲话的意思,需警惕噪声损害。听力损失程度一般分为轻、中、重和极重度四等:听不清耳语或很轻声音的说话为轻度听力损失;听不清普通谈话声为中度听力损失;听不清大声说话为重度听力损失;虽能听到大声叫喊,但仍听不清语意为极重度听力损失。一旦出现听力损失,应该早期发现,正规就医,明确诊断,科学处理。
(吴倪娜、万文锦、刘培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