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2030年 医改四个重点目标数字

2017
02/24

+
分享
评论
安帮医生集团
A-
A+
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将成熟定型,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将完善、高效,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得以健全。

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第八个年头,接下来的医改重点将从打好基础转向提升质量、由单项突破转向综合推进,直面体制机制的深层顽疾,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到2020年“十三五”收官之时,再到“健康中国”的2030年,医改这个民生热点有四个重点数字值得我们期盼。

85%以上地市将开展分级诊疗试点

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合理就医秩序。分级诊疗是对医疗资源格局的重新调整,被视为有效改善民众就医感受、理顺医疗秩序的利器砝码。“形成适应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是中国医疗改革总体设计的一部分。”原卫生部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傅鸿鹏表示,作为本轮医改的重中之重,分级诊疗任重道远,还需充分发挥医保政策的调节引导作用,实行“三医联动”,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以“基层强”护航分级诊疗破题深行。

目前,分级诊疗已在200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陆续铺开,全国超过一半的县开展基层首诊试点,县域内就诊率达80%以上。国务院《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2017年,我国将在85%以上的地市开展分级诊疗试点,城市三级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的比重明显降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达标率将超过9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将超过65%。

到2020年,分级诊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到2030年,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合理就医秩序,全面建成成熟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

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超过30%,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

北京市卫计委基层卫生处处长徐俊峰建议,保证健康“守门人”队伍壮大常青,除了加强定向培养,还需在收入分配、职称晋升、评奖推优等方面予以倾斜,用激励机制“待遇留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到2030年,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将达3人,注册护士达到4.7人,我国将基本实现优质医疗资源配置均等化。

国务院医改办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指出,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将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基本医疗服务涵盖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中西医诊治、合理用药、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

到2020年,力争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形成与居民长期稳定的契约服务关系,基本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全覆盖。到2030年,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15分钟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基层普遍具备居民健康守门人的能力。

医药控费个人支出占比低于30%,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

2012年以来,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为20年来最低水平,200个医改试点城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表示,实现医药控费杜绝“看病贵”,还需通过规范诊疗行为,降低药品和耗材费用等腾出空间,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构建合理补偿机制和支付方式,让公立医院真正回归公益性轨道。

要让广大老百姓看得起病,关键是理顺药价,这也是医改系统工程的重要突破口。 降低参保患者个人医疗费用支出,将有效降低居民看病就医负担。国务院印发《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17年,我国将破除以药补医,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将降低到30%以下,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总体降到30%左右;百元医疗收入(不含药品收入)中消耗的卫生材料降到20元以下。

健康服务与保障力度还将持续增强。到2020年,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比重将下降至28%,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下降至25%左右。同时,有关部门将加强对药品价格和高值医药耗材的价格监管,建立药品价格信息检测和信息公开制度,从源头卡住“水分”黑手。

覆盖全国96.5%医疗保障网,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6年底,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已通过初步验收,2017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符合转诊规定的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大病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医疗保障公平性显著提升。

目前,我国通过职工医疗保险、新农合、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建立了一张覆盖全国96.5%的医疗保障网,还通过大病保险、商业保险、慈善救助等逐步健全了医疗保障体系,改变了过去“小病扛、大病等”的情况。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表示,改革医保管理和支付方式、完善医保缴费参保政策、实现医保基金可持续平衡的同时,还需加快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增强医保待遇的“可携带性”,让全国2亿多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和流动人口,不再为看病报销“垫支”或“跑断腿”。

2030年,全民医保体系将成熟定型,医保管理服务体系将完善、高效,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补充保险和商业健康为补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得以健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医改,数字,目标,大病保险,医疗,诊疗,医保,基层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