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寿生:卫生经济文化学术领潮者叶煜荣先生 | 一叶洞见
本文为《医改之路:从市场机制到文化自觉》一书的序,由原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张寿生会长作序。该书由海天出版社于2013年1月出版。
卫生经济文化学术领潮者叶煜荣先生
序 | 原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长 张寿生
2012年10月26日
我和叶老相识于广州,相知于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30年之谊);他是中山医科大经济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理事和广东省历届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是我国卫生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我们曾一同参与策划我省和几家大型医疗机构许多卫生经济与文化活动。
我对叶老文章的了解,一如对他人品的肯定:用心、诚信、思维敏捷,行内称他为“叶市场”。 对叶老的这个称谓,始于国家卫生部已故部长对他的调侃。 后来,《医药经济报》用了相当大的篇幅,刊登了一篇题为《南叶北杜》的报导,介绍当时卫生改革最具代表性的两个人物,一是南方力主以市场为取向的叶煜荣教授;另一位是力主对公立医院实施产权重组的哈医大教授杜乐勋。 今天,叶老已年近八旬且身患重病。为了把他大半生积聚起来的卫经与文化知识传于后人,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组织力量,协助叶老把近30年来从事卫生经济、文化研究、教学、策划方案、论文、专著等,汇编成册,以飨读者。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的阅读本书,我仅做如下介绍。
第一个特点是真实
《医改之路:从市场机制到文化自觉》一书介绍的医院、理念,描述的故事、人物,都是真实的。叶老认为,真实的东西才是有力量的。所以,他教育他的弟子时总是说:咱们搞研究的切不可总是空对空,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从叶老的演讲到他的教案,大家往往看到(听到)活生生的案例。本书给读者展现的就是这样一个卫生经济文化管理的“活标本”。
第二个特点是立足本土
从这本专著可以看到,叶老的学术思想可以称之为“市场派”。但是他认为原本照搬西方市场理论是无益的,照搬某国的卫生改革模式只能引起混乱。中国卫生经济学界,很多学者都是“海归”,叶老很尊重他们,但叶老自我调侃称自己是“土鳖子”,并说“‘海归’诚可贵,‘土鳖’价更高”,主张卫生改革与发展的立足点应是中国实际,是我们的国情、省情。因为,“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个特点是注重实操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理论在中国兴起的时间不过二十几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很不成熟。还未形成完整的从理论到操作的框架。作为一个学者,叶老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要帮助卫生机构及其员工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更要为他们认识市场、驾驭市场提供具体实用的指引或借鉴。
图文编辑:郝琳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