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 以人为本 :《唤醒医疗》读后感
社会上流传很多赞美或要求医生具备崇高职业品德的词汇,其中,“医者仁心”流传最为广泛,而且渗透力也最深,还有一部以此为题的电影。今天,终于阅读完了张中南教授的著作《唤醒医疗》,脑海里情不自禁地把二者联系起来,那就是张教授倡导的“人本位”医疗,其核心理念依然是“医者仁心”。“医者”,是仁慈的载体,是救助病痛者的天使。
“唤醒”一词的字面意思很简单,那就是把睡着的人唤醒。有人也许要疑惑了:难道医疗也睡着了?这里则是词语意义的延伸,是指代医疗运营模式上的守旧或沉睡,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和革故鼎新,更是理念上的冷硬与缺乏人文关怀,这样的情况则会导致越来越多的医患纠纷。随着医患纠纷的频繁发生,更危险的后果是人们变得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不仁,从而更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张教授《唤醒医疗》中对司空见惯的问题的质疑、原因的分析以及正确的管理模式下所产生的巨大正面效应,对从业人员的思想和心灵产生极大的震动,催人思考。
张教授指出,中国目前医疗以“病本位”、“利本位”为主导,违背了医者必须遵从的“人本位”要求。早在两千多年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就立下了从医的誓言,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也无论需诊治的病人是男是女、是自由民是奴婢,对他们我一视同仁,为他们谋幸福是我惟一的目的。实际上这就是人本位的最早诠释:尊重患者,并且为他们谋取幸福。幸福的前提则是解除病痛。当我们忽视了病人这个主体,而只是把“病本位”以及“利本位”前置,那么,以己知人,被漠视并且被伤害的患者恐难以成为医者的亲人。这正是医患关系紧张,医疗机构失信于民并且屡遭诟病的根源所在。
要解决问题,必须掌握患者的心理需求,并且尽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快点治好病、千万别出事、不花冤枉钱、把我当人看。鉴此,医者应该提供:有证据支持的诊断、伤害最小化的准确医疗、确保安全的整体护理、安全和疗效的最大化康复、以病人的感受为主导的服务。当二者高度契合时,医患之间就容易形成彼此信任与和谐相处的共赢局面。这是医患和谐的最高境界。
认真思考一下:我们是否已经能做到或还有很多欠缺呢?我们应该怎样做?我认为,我们应该本着对病者负责的精神,进行有证据的诊断,因为任何经验或推测都不能取代证据确凿后获得的结果可靠无误。在正确诊断之后采取的治疗手段也要从病人的角度考虑,将伤害减轻到最低程度,这是人性化的体现。关于护理与康复等等,都是如此,都要一以贯之以仁心和爱心,把患者当自己的亲人一样看待,有时候需要换位思考和体验,为他们提供更细小的服务,减轻他们的痛苦。患者的身体和心灵,都需要医者切实的抚慰。
去年有一组照片被刷屏,一个医生跪地为病人做手术三小时。网民看了很感动,给予转载和点赞,这样的事情对于医生来说或许司空见惯,但是我们的行为往往对外界造成很大影响,无论是好的行为或不好的行为,哪怕一共微小的细节都会让患者及其家属深有感触。所以,我们要用眼睛观察患者,要用心灵体恤患者,用真情感染患者,用行动证明我们的操守,实现我们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张教授并非是一个完全的理论家或学者,相反,他是一个真正的实践者。张教授从自己三十多年的从医实践中发现了问题的实质,反复思考与总结,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体系,反过来指导实践,获得更大的成功。作为一个医院管理的学习者,我从中获得很多启发,同时认识到改革任务很艰巨,一个人永远无法实现理想化的运营,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和合力。就像张教授说过的那样,一件事往往牵涉到多个部门,就是一种病的治疗和康复同样如此,所以,首先要完成理念上的重建与共识,其次要群策群力,为共同的信仰和目标而精诚协作。这是每一个医者需要承担的责任!当我们选择了医者这个职业时,我们其实就选择了和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生活方式。张教授进行了试点改革,成立了医疗管理机构,提供咨询与管理服务,建立了自己的医院,取得很好绩效,但是,要想在中国建立恒久而广泛的人本位医疗模式,则任重道远。
虽前路艰巨,但秉承《唤醒医疗》之仁心仁术,只要我们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守护医者神圣而崇高的职责,从为给病人一个微笑、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励志的故事开始,从为患者系鞋带和聆听他们的抱怨开始,从为患者少花钱而高疗效筹划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最大化地减轻病人的痛苦,赢得他们认可与尊重,将人本位医疗融入中国的医疗体系中,实现医患和谐的大美境界。
高喆珠
2017年情人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