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宫辉:把医生的“大脑”变成智慧工具

2017-01-23 10:00   万物语联semioe

IBM沃森和百度医疗大脑的思路是把成千上万的数据汇聚在一起以一种共性的算法再衍生成一个最终的结果,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工具,整个过程,是信息筛选的过程,体现的是人工智能共性化的东西。

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健康医疗领域,比较成熟的当属自然语言理解类辅助诊断系统领域,国际有IBM沃森,国内有百度医疗大脑。除此以外,越来越多初创公司在更加细分的领域发力。去年年末,万物语联推出首款医生实名机器人,将高而上、玄而神的人工智能以灵巧、个性化的工具形式推给了医疗健康领域最关键的医生群体,帮助他们释放更多精力、更多价值。

万物语联CTO宫辉表示,“IBM沃森和百度医疗大脑的思路是把成千上万的数据汇聚在一起以一种共性的算法再衍生成一个最终的结果,作为医生诊断的辅助工具,整个过程,是信息筛选的过程,体现的是人工智能共性化的东西。我们选择了另一条发展人工智能产品路径,针对医生个体开发个性化的产品,释放医生个体价值。”

万物语联研发了一套人工智能工具,这套人工智能工具全部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医学的决策过程,医生不需要编程,只需根据自己行医经验一步一步去制定流程,这一步步的流程会自动翻译成医生实名机器人能看懂的计算机程序,医生实名机器人很快学会并实现7*24小时帮助医生完成院前咨询,院后看护、随访等90%以上可替代性工作。

宫辉演示流程编辑

如果说IBM沃森是集合无数医生大脑最后形成一个超级大脑,那万物语联的医生实名机器人则是在“克隆”出无数个医生大脑。两种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路对医疗健康的发展都有非常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直以来,优质医疗资源稀缺是制约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三级医院门诊份额占47%,二级医院39%,一级医院仅6%。由于中国顶尖专家、治疗团队全部集中在大医院,且医疗专家在上下级医院流通不畅,形成了大医院的“虹吸效应”,患者不管病情轻重,大量涌入大医院,导致大医院医生超负荷运转,而小医院门庭冷落的怪相。

但如果万物语联的医生实名机器人得以普及应用,将诞生“无数中国顶尖专家”、“治疗团队”,这些专家、医生不仅能够辅助医生问诊,还能突破时空和地域限制,和上下级医院形成虚拟团队,这将有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宫辉表示,医生就像一个艺术家,行医就像做艺术,每一个医生跟医生之间,他的想法、对症状的看法、对疾病的认识都是不一样的,而这些知识经验是没有办法直接拿来共享,万物语联希望提供人工智能这种个性化的工具,把医生大脑里的智慧和经验能够传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宫辉,智慧,工具,人工智能,医生,语联,医院,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