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六成医生健康不及格 快看AI帮医生“治病”

2017-01-23 09:52   万物语联semioe

​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护神”,未来,人工智能将承担起医生健康的“守护神”。

近日,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与《中国医学论坛报》联合发起,历时20天,全国7大区1000余家医院的5027名医务人员参与,几乎涉及所有临床科室的《2016中国医生健康指数年度调查报告》正式发布。结果显示,63.60%的医生健康不及格,35岁以下年轻医生的健康状况堪忧。

调查显示,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医生健康,自己难做主

专家们认为,医生健康的每况愈下受到现有制度及医改发展阶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单靠医生自己较难改变。 

医生职业有高强度特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副院长周玉杰说,医生没有自己的健康时间表,他们要以病人和疾病为轴心,随时待命。从职业发展来讲,医生又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必须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临床、科研、教学不可偏废。调查显示,20%的医生对值班、晋升、科研、考核、医患矛盾感到焦虑。此外,“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压力也困扰着不少年轻医生。

优质医疗资源稀缺。《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2014年三级医院门诊份额占47%,二级医院39%,一级医院仅6%。国家卫生计生委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曹连元说,来大医院看病的患者都想挂专家号,可专家资源毕竟有限。通常,在保证病人完整叙述病情并给医生留出一定判断时间的情况下,看一个病人至少需要5~8分钟,以5分钟计,一个上午最多看48人。可事实上,三甲医院专家一天看200个病人也不稀奇。这种情况下,喝水、吃饭、上厕所自然都成了难事。

基层医疗投入不够。随着经济发展和基本医疗保障的提高,人们的健康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尤其“日常医疗保健”的需求明显增长。曹连元说,这些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普通病的日常诊治工作,完全可以在社区和初级医院得到解决。但现实是,很多基层医疗机构面临待遇低、缺医少药、设备闲置、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基层医院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大医院医生的工作负担也就难以减轻。

医患矛盾凸显。《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2014年调研结果显示,59.79%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语言暴力,13.07%的医务人员受到过身体上的伤害。为减少冲突,医护人员总是小心翼翼,遭到辱骂也往往小事化了,但由此带来的精神紧张和巨大压力却越积越重。 

医生价值,AI工具来释放

周玉杰认为,医生健康之所以出现问题,归根到底,是当下医疗资源的发展还不能满足病人的就诊需求,很多医生都靠透支健康支持整个医疗流程的周转。专家认为,要为医生减负,为健康加分,必须实现分级诊疗,破题于基层医疗。 

我们已经看到了政府的努力,曹连元说,国家和政府正在加强基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医疗服务能力,具体体现在积极推进“社区家庭医生制度”,发挥其初级筛查作用;配合地方一二级医院,做好转诊工作;扩大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大力发展家庭医生,建设全科医生队伍,提高基层医生的疾病鉴别能力、诊断能力和处置能力。

但如果能在这些改变中加入人工智能,也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工智能助力医学研究: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远远胜于人类。针对医疗健康领域大量、重复、有迹可循的数据,针对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混沌的本质,针对动态演变、推陈出新的知识,借助于人工智能在信息采集、信息统计、推理决策、监督反馈等多领域的应用,可以实现巨大的医学价值,可以有效帮助医生在诊断决策、知识储备、科研教学上减少压力。

人工智能解放优质资源:人工智能具有学习、理解、推理的功能,如果将医生的知识和流程输入给一款可以自动学习的人工智能中,就可以辅助医生完成很多可替代的工作。万物语联推出的医生实名机器人产品正是这样的一款产品。医生通过万物语联自主研发的知识编辑器和流程编辑器,将自己的几年、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临床指南和诊断流程全部灌输给机器人,机器人自动进行学习、消化,很短的时间里就可以辅助医生,同时为无数患者提供7*24小时的咨询、预警、随访等90%以上可替代型的服务。特别是在院前的咨询、筛查,院后的看护和随访,完全可以交给医生实名机器人。这样,就可以将医生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释放出来,聚焦更重要的事情。

人工智能助力资源配置:万物语联的医生实名机器人还可以实现虚拟团队的搭建,三甲医院大医生和社区医院医生搭建虚拟团队,可以解决人们对“日常医疗保健”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帮助实现“家庭医生”的日常看护管理。特别是常见病、慢性病、多发病、普通病的院前院后服务,完全可以交给机器人来管理。这样既能有效看护别人,也能建立健全全民健康数据。

人工智能助力医患矛盾缓解:医生实名机器人辅助医生完成90%以上重复、琐碎、可替代的工作,医生的情绪和压力可以有效改善,同时,机器人对患者长期、持续有效的数据收集可以帮助医生更了解患者,做出更精准的看护方案。而对患者来说,7*24小时的服务,可以及时响应用户各种院前问询,可以及时提醒用户各种院后康复作业,将关怀进行到患者最贴心的地方,有效减少患者对医生的抱怨。

医生是百姓健康的“守护神”,未来,人工智能将承担起医生健康的“守护神”。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生,AI,治病,人工智能,机器人,医疗,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