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医生累倒在手术室中的照片,最近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大家纷纷给这名医生点赞,称他是坚守手术室的“最美外科医生”。那么,在这张照片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
医生梁明连做7台手术累倒在手术室
照片里,一名医生躺在手术台旁的地上,明显已经感觉到体力不支。手术室中的监控视频真实还原了当时的现场。
1月13日凌晨,芜湖市中医院的几名医护人员正在全力抢救一名危重的大出血患者,就在手术基本已经完成的时候,担任这台手术的主治医生梁明突然感觉不适,于是他慢慢靠到墙边,并倒在地上。
芜湖市中医医院妇产科主任汪洋说:“那一天我们做了7台手术,连轴转。到晚上也就吃了个饭,紧接着又手术,最后整个团队都是连续作战。当时确实太辛苦,不是说一天的辛苦,是多日的辛苦积累下来的。”
这已不是第一次累倒在手术室
高强度的工作让已经58岁的主治医生梁明在做完手术之后,不得不靠葡萄糖来补充体力。
梁明说:“我们临床讲虚脱也好,低血糖反应也好,那时候就必须躺下来,赶快吊一点葡萄糖水。”
记者也从梁明同事那里了解到,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累倒在手术室。
梁明说:“只要有危重抢救的病人,不管我们多辛苦,只要把手术做成功,把病人的生命救下来,这是对我们最大的褒奖,也是最大的欣慰。”
令人感动的医生瞬间
医生的工作经常加班加点,超时工作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在医院里,每天都在发生感动的故事。下面这些感人医事,或许能让你更了解医生这个职业。
患者突发躁狂,杭州男医生一把将他抱在怀里
1月16日中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出现了感人一幕:一位骨科患者突发躁狂,拔掉引流管,冲出病房,连哭带喊,很多医生、护士、家属都拦不住。然而,主治医生胡何佳一到,一把将患者抱在怀里,病人几乎立刻抱着他就安静了。
医生手术10小时,他把伤者救过来,自己突发脑溢血
1月3日,黑龙江一老人被歹徒刺伤颈部,送到医院抢救,十分危险!医生王立新为救老人,连续手术10小时!当把老人从死亡边缘拉回来时,他却突然倒下。王医生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经过脑血管瘤介入手术,王医生病情稳定。
“别害怕,有我呢”
去年12月,哈尔滨一名102岁老人因骨折需要手术,因为老人总是歪着,坐不住,腿也疼,医生就直接“抱着”老人实施麻醉。当时,医生对老人说:“别害怕,有我呢,你放心吧。”
突发胆结石,医生打止疼针完成手术
去年11月,山东平度市人民医院妇科医生张秋生在给患者手术过程中,胆结石突然发作引起腹部剧痛。张医生在打了止痛针后,忍着疼痛又站上了手术台,手术持续4个多小时。张医生说,她是主诊主刀医师,更了解患者病情……
手术持续9小时,护士给医生喂面包
去年12月,浙江一医院主刀医生於亮亮,做了一场历时9小时的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挖除术。手术中,他滴水未进,护士买来面包,趁手术间隙喂了他几口;左手拿内镜、左臂弯成直角的姿势一直没变过,四五斤重的内镜磨破了橡胶手套…...他说,这是医生的工作常态。
医生手术时胃痉挛,忍痛完成关键步骤,倒地休克
去年7月,浙江乐清的邵医生在手术中突发胃痉挛。他强忍剧痛,坚持完成手术最关键的步骤。走下手术台后,邵医生出现休克症状,护士忙给他吸氧,他才慢慢缓过来……他说:这是应尽的职责。他坚持不让记者报道他的名字。
医生收入高不高?
人民日报:让正当收入多起来
有人戏言,聚会时候有几个话题不能聊,一聊容易撕起来。医生收入,属于其中之一。
有人盼它高。马儿跑得快,就得多吃草。医生治病救人,收入理应与劳务价值相匹配。累死累活,出门诊时连水都不敢喝,上厕所的时间恨不能掐着秒表,一看工资单,挣的紧紧巴巴,这让医生咋安心?去年媒体屡屡报道儿科医生缺口,不就因为一累二钱少嘛。收入不高,就吸引不了人,即使来了也留不住,一来二去,谁来守护我们的健康呢?
有人恨它高。你别天真了。看工资条不高,你算红包了没有?还有回扣、大检查大处方、过度医疗,桌子底下还有本花账呢!新闻也报道过,男人去看病给做过妇科检查呢!
有人怕它高。羊毛出在羊身上,医生要是涨薪水,这笔钱谁出?会不会加剧“看病贵”?现在我还觉得负担重哩……
盼、恨、怕,各说出一个侧面的道理,或者某种顾虑。在我看来,医生收入这事,也应该用细分的眼睛看。
黑收入,得切除。拿红包、吃回扣等医生个人的失德、腐败行为,应该严防严打,鼓励各方监督,并畅通检举渠道。对于失察漏管、“医医相护”的,可以连带问责。这颗“毒瘤”,就得零容忍,实施“手术切除”。
灰收入,要告别。为了维系医院运营,允许医院对药品收取加成,这个源于特定时期的做法,激励了大处方、过度医疗行为,新医改的方向之一就是切断这个利益链条。日前,国家卫计委表示,今年将在所有城市推开公立医院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相信这样的灰色收入将逐渐成为历史。
白收入,须提高。保障医务人员的合法收入水平,才能提高积极性。这个道理不必多说。希望“医生反对自己孩子学医”的声音少一些,让阳光收入的切实提高慰藉广大医务人员的心。
三条举措,相辅相成。只有去“黑”去“灰”,增“白”才理直气壮;只有增了“白”,去“黑”去“灰”的阻力才小。
至于说医生挣得多了,患者的负担会重,其实,并不是简单线性关系。可以通过政府投入资金、医保提高报销比例等手段,进行对冲。公立医院讲公益性,但这并不等同于刻意压低医生的劳动价值,长期让医生收入付出不匹配。毕竟,离开医生这个主体,医改是无法成功的。
综合:央视新闻(ID:cctvnewscenter),人民日报(作者刘念)
本期编辑:胡洪江、赵雅娇 实习生:赵天舒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