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创业之路:你若不来,我怎么敢老去
这是九八年去美国短期学习的照片。青春就是这么溜走了,岁月蹉跎中,只是留给了我不老的情怀。
儿时起,我给自己立下了几个志向,上本县最好的中学~阳江一中,读我心仪已久的医学院~中山医科大学,做一名外科医生~毕业留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这些我都如愿了。从照这张照片起,从出国学习中,我感受到了我们虽然不缺医,城市里也不乏药品,可是我们的医疗服务少了很多东西,人文、服务、流程等等。我们虽然当时的经济上,技术上不如别人,可是我们还有很多可为而没有重视的地方。这个时候起,我有了自己一个心愿,那就是建立一个与国际上先进的服务水平相近,流程先进的医院。从95年我第一次踏进美国学习回国后,我改变了自己的想法,只是简单做一辈子医生的想法。
在当时的老师、中山医科大学校长黄洁夫教授的支持鼓励下,我开始尝试办一个强大的校办企业,通过企业来建设新兴的医疗产业。那个时候起,我开始参与主持了国内知名的科普杂志《家庭医生》,的确这是一个很有价值的工作。在那个时候,我们经常为了找到一个很好的文章主题,常常会与书摊的老太长谈、会组织一线的医生护士沙龙,为了一篇文章的题目更能够吸引读者,我们常常会先给一篇文章起了近百个标题,逐一选择最好的,为了一篇文章更通俗易懂和有可读性,编辑们常常会达旦修改。。。。有太多这样兢兢业业的例子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时这本杂志家喻户晓,月发行240多万份。
98年回国后,那是我踌躇满志的开始,我不但办了家庭医生的门诊部、医药公司、医疗器械公司等,而且开始设计建立了当时为数不多的医学网站~中山医科大学家庭医生医疗保健网,当时我主持的企业不但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近10亿一年,同时也是在广州的高校产业中佼佼者。我清楚记得,当年中山医的校办产业已经位居全国的前五位。我主持的网站更是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当时省长、市长、副市长在听我的汇报
过去了,这也许是历练,或者是那个时候的壮志未酬,给自己今后的岁月留下了一个不停步的计划。
岁月的变迁,人生的历练,我没有一刻放弃过自己。从2005年起,我开始设计一个新的目标。那个时候起,我跟随着汪建平副校长建立中山医博济医院管理公司、2007年开始筹建中国大陆第一个第三方影像诊断中心~中山大学附属附属第六医院影像检验中心,建立中国大陆第一个公立医院综合服务病区~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综合科,在这个科室里建设出一个近乎于商业化的多学科服务平台;我们可以帮住在这个科室的病人找中山医任何一个合适的专家会诊和手术,这个综合科就是我们医生集团早期模式的最贴近市场的探索。其实,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医院能够在短短的几年时间从一个二级医院,年收入不足5000万发展成为现在年收入超过12亿的三甲医院,那是当时利用政策和领导们的人格魅力引进了近100位的大咖分不开的。这也是一个公立医生集团成功的案例!
2014年末,我觉得从政策和摸索的经验已经开始成熟,经过调研我找到了爱康国宾的董事长张黎刚先生讨论。一次简短的讨论,我们开始了私人工作室的探索,2015年的4月,中国大陆第一个私人医生工作室在广州的爱康君安开始成立了!
一年的探索后,2016年,中国第一个医生集团的牌照终于在深圳各级领导尤其是深圳市卫计委和市场监督局的领导的支持下诞生了。这是在新中国历史上第一张医生集团牌照~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她的出现不但让当时中国政府的网站头版头条地发布了,同时在16年底的健康中国2030的文件中,第一次看到政府文件推动医生集团发展的意见。
我们创业的路已经走过了不少的年头,遇到了不少的恩师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感恩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
你若不来,我怎么敢老去!加快脚步,实现我的梦想!一个或者多个我理想中的医院,一种尊严的行医和就医模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