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住院医,喜欢把听诊器横跨在肩,可以让自己更偶像派
2016年12月,北医三院工会举办了“三院故事”主题演讲比赛。选手们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身边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所有的生命都值得尊重,三院故事,从这里开始......
大家好,我是一名住院医。你应该能从我口袋里笔的数量看出来,当然,我也喜欢把听诊器横跨在肩膀上,因为这样可以让自己看起来更偶像派。
对于一个刚从本科毕业,来到北京进一步求学的年轻人来说,北医三院在我眼里那可不仅仅是一所医院这么简单。
刚到这里的我,懵懵懂懂,对三院的一切人和事都充满着好奇。我在网上悉数那些有名的专家,并努力去了解每一条北医三院的大事件,甚至有意无意地提及自己是北医三院的研究生,无限荣耀。
在我摩拳擦掌,满怀着希望进入我的专业、也是第一个科室——心内科的时候,我才发现,我所面对的一切都是不曾预料到的。业务的不熟练,患者的络绎不绝,心内科高强度的工作,每一件事都刺激着我的神经。
还记得我的第一个夜班,凌晨的时候紧张地躺在床上,郑重地把诺基亚放在枕头边,几分钟看一次,心想:怎么都20分钟了还不响,这货不会坏了吧?果然,伴随着“铛铛铛铛……铛铛铛铛”,它最终还是响了。
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忧心忡忡地接过电话:“大夫,5床胸闷、心慌去看一下”;故作镇定地挂断电话,我觉得我可能比他还慌。不过,我认为,作为一个初来乍到的住院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了解病情以及……快速地寻求上级大夫的帮助,都是临床思维的一部分。于是,我坦然地拨通了三线的电话,她和颜悦色地问我:病人生命体征?我:额。。。没记住“查体呢?”“额。没查全”“搞什么呢,赶快把这几条医嘱开了”“哦,不好意思,这几条医嘱我还没开过”。
领导很快出现,一边说“好好努力吧小伙子”,一边还是认真地辅导我。不幸的是,她临走时翻看了我的病历,对我说:小张啊,这份病历咱真得好好改一改,我说:是的领导;此后,我的病历里多了一些花花绿绿的批注。在老师的帮助下,我迅速成长。她在我身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但同时她也让我知道,你要对病人用心!
此后的一段时间,早上起来信誓旦旦一定要吃早饭,但是每分钟定一个闹钟也没有把我叫醒。中午定的外卖可能到了晚上都还没有吃到嘴里。一个夜班待了30多个小时出来,恍如隔世,地上出现的雪却告诉我,冬天已经到了。
那段时间,我的天空是灰色的。
3个月的时间,我的体重骤减10公斤。
周末出去吃饭,我宁肯绕远路都不敢看到北医三院四个字,因为我觉得自己配不上她。
我不止一次打电话和我妈说:妈,咱家是缺一个大夫,但这个人为什么一定要是我。
心中的烦闷无处释放,我开始在网上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住院医师”为题搜一些东西来试图激励自己。直到我有幸地找到了一段尘封的回忆,并在工会的帮助下,拿到了一份10年前的视频。
大医院小医生在当年的这个舞台上很轰动。但它也很真实,因为它所描述的就是住院医的日常。我不禁在想,自己所认为的那些困难不过也只是视频里面各位前辈所走过的路,我还有什么好抱怨呢。
刚到这里的我,懵懵懂懂,对三院的一切人和事都充满着好奇。我在网上悉数那些有名的专家,并努力去了解每一条北医三院的大事件,甚至有意无意地提及自己是北医三院的研究生,无限荣耀。
其实,三院里的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大家庭里一起工作,和三院一起成长。北医三院58年的历史,一跃成为全国知名的三甲医院,是各位前辈以及老师的努力。建院之初的那些专家们,我现在依然能够在病房和门诊看到她们的身影!视频里的前辈们如今已经成为了医院的中坚力量,但他们依然还在努力着。
几个月前,晚上九点多去血库取血,电梯阿姨还没下班,我问她原因,她很淳朴的用家乡话说:“人大夫上手术还没下班呢”;1个多月前,我颤颤巍巍地对老师说这次演讲比赛我有一些想法,想试一试,于是我很幸运地站在了这里。而以后,谁能否认,十年、二十年后三院的辉煌不是由我们这一辈来创造呢?
借用视频里的一句话:这就是我们的小医生,我们的大医院,这就是我们的奉献,我们的心愿!
文 | 北医三院心血管内科 张承铎
编辑 | 孙静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