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缪晓辉论健——“榜上有名”与看榜就医

2016-12-27 07:58

近日,“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发布,在这个榜上被吸纳的医院以及排序,会对老百姓的就医取向产生重大影响。也恰恰是这个动机和效果,使其饱受争议、褒贬不一,但总体上看,持认可态度者居多。

说到“复旦版”《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下称《排行榜》),令我想起一件迄今难忘的真实故事。十几年前,一位来自家乡的病人患了某种难治的疾病,经我介绍住进我的老东家——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某科室。入院后病人和家属就开始不安分,他们得知上海有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比长征医院的知名度更高,相应疾病所属科室还有某某研究所之冠,所以病人迫不及待地向邻床病友打听有什么途径可以转到那家医院治病。岂料,邻床病友告诉他:“别折腾了,你这毛病长征医院看得更好,我就是从你想去的那家医院转过来的”。病友指的“那家”医院不仅是上海市而且也是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优秀医院,在复旦版《排行榜》的榜位上历年来名列前茅,一直在前10名内,遥遥领先于长征医院!

此类真实故事还在每天发生着,问题出在哪里?这是否意味着《排行榜》不公正或不可信?否也。作为《排行榜》投票专家之一,也根据我多年来对国内各大医院的了解,感觉到在这个榜上排名靠前的10位甚至十几位,与实际情况比较吻合,再往后的排名就有点“偏倚”了。

那么我们又如何去理解故事中反映的真实状况呢?答案在我给大家的两点提示中:

第一,在医学分工非常精细的今天,医院的特色或水平不仅表现在专科上,更体现在专病上,甚至就显露在某一个专家身上;

第二,病人究竟需要从《排行榜》得到什么?很多病人或很多疾病在很多情况下,可能不需要手持那个《排行榜》来选医院,这如同纯粹以交通为目的的大多数短途旅行者,乘坐外观、舒适度和安全性均佳的帕萨特或别克就很享受了,又何须驾一辆保时捷!

既往,可以给医院打分的主要是老百姓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老百姓给医院的评价往往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对于那些“老而大”、疾病诊治水平高、服务态度好、医疗环境优,以及医疗费用合理的医院,病家一定会给以高分,并更愿意选择这些医院就医。但是老百姓对医院的内涵、医院间在专科水平比较或诊治专病水平差异的了解就显得欠缺了。即使现今可以随时问“娘娘”,但却难免获得一些“被买通了”的虚假信息。

政府机构评价医院则不同,它有独立的客观体系和一整套量化指标,主观性较小。比如对医院等级的评审,当年的国家卫生部就制订了非常全面和细化的评分指标和参数,其细化程度足以让被评审医院的院长和科室领导寝食难安。然而,这个数据化的评价体系追求的是“达标”,而且这个“标”有一个可允许缩展的范围;另外,医院等级评价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欠发达地区的医院以适当“照顾”。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同样是三级甲等医院,不同地区的医院之间的水平差异有可能很大,这也是很多人不论大病小病都喜欢奔“北上广”的原因。

显然,撇开病家的主观感受和政府机构的医院管理考核指标,透过那些对国内各大医院有深入了解的临床专家的视野,去审视或评价医院和医院专科,其获得的评分或排名结果,就更接近被评价医院的专业水平或业务水平。这样比喻吧,病家是用步距在外围丈量医院;政府既用百米卷尺更用分规测量医院;而复旦版的这个《排行榜》则是专家们每人手持一把常用的20公分尺子,去度量医院其中一个科室的长短,然后再加以汇总、排序。“发明人”高解春教授团队的解释是:“让最了解情况的同行专家来评选本专科的最佳医院、让最懂学科建设的专家来评医院的专科声誉,是复旦版排行榜坚持的原则”。笔者有幸自2000年开始就是“同行专家”。

这种“第三方”评价医院的做法是美国率先实施的。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受启发于美国,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出榜的主观目的,不是为了评审医院或督促医院,而是为病家选择“好”医院提供依据。在这个榜上被吸纳的医院以及排序,会对老百姓的就医取向产生重大影响。也恰恰是这个动机和效果,《排行榜》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褒贬不一,但总体上看,持认可态度者居多。笔者持认可态度。

现提出以下几点,既是对《排行榜》的评价,也是对病家的建议。

第一,客观和公正的《排行榜》,让老百姓知道了哪些医院榜上有名和排名先后,从而在选择医院就诊时胸中有数,尤其是可以据此避免听信虚假宣传广告。不可否认,在榜上未得到提名的医院,至少目前还不是国内最优秀的医院,任你如何自我宣传甚至蓄意拔高,老百姓自会识别。

第二,这个《排行榜》是专家医生排出来的,更侧重于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研究水平,没有考虑医院的就医环境和服务态度,当然也没有把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水平纳入考量范畴。

第三,需要警惕“最佳专科”陷阱。少数医院的专科是因为高水平学术论文的发表数量多,或高水平学术成果多而闻名,不一定代表医治疾病的水平高。

第四,不少综合医院的专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在某个专病诊治方面的特色水平而被提升了知名度,而其他某些疾病的诊治能力可能一般,或整体实力不见得很高。举两个例子:某医院的消化科,在利用胃镜诊治疾病方面的技术水平很高,而在肝病诊治方面的能力可能就表现平平,或者反过来;某医院内分泌科在诊治或研究糖尿病方面影响力极大,但诊治甲状腺疾病却不一定很高明。足见评医院和选医院的难度。

第五,看病选医院要讲可及性(包括经济承受能力的可及性)、便捷度和必要性。这些年来,老百姓似乎觉得“看病难”的问题不仅没有解决,反而觉得一天更比一天难,但是造成这种“难”,责任不一定在医院,甚至不全在政府,更多的是“就医观”出了问题。若不论疾病的大小轻重,千里迢迢赶往上海和北京,有可能花了冤枉钱,有时还可能耽误治病。因此,不是看什么疾病都得挑选前10名的,或者也无需到榜上有名的(入围100名)医院。

第六,医院环境也很重要。据我所知,《排行榜》上名列前10位甚至前30位的医院,医院环境和就医环境均不可能排在前10位或前30位。关于分级诊疗的问题,不是本文能说透的。

老高,老缪并没有挑战您的意思,只是发表个人看法而已。其实我很敬佩您,您发明的医院排名榜单仍然是当今中国最靠谱的。但是,如您所知,某些组织、某些单位的一些“排名手”,先后模仿性地炮制了多个冒“排”货,误导老百姓呐!可是,老百姓难辨真伪啊!谁来管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榜上有名,缪晓辉,论健,排行榜,医院,水平,疾病,专科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