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医疗服务:就诊效率和医患沟通倍受关注
11月9日,Latitude Health召开了小型研讨会——儿童医疗保障和服务的市场机会,h分享了儿童医疗服务和保障的调研和对儿科市场的部分分析。以下是儿童医疗服务和慢病管理的调研结果。
支付方式影响就医选择
在对儿科就医机构的选择上,中国用户对公立体系医生的信任度高于体制外,这一点在成年人和儿童的就医选择上都明显体现出来,而且这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本次调研的用户中,24%表示去公立医院普通儿科门诊就可以,44%表示希望去公立医院VIP或国际部的儿科就诊,对私立价值型医疗机构的儿科就诊的意愿度为33%(包括高端机构和中端机构)。
选择去公立医院普通门诊儿科之外的机构就医的用户中,54%表示他们有自己购买的商业保险可以报销,22%表示有企业购买的商业保险,其余的24%用户则表示是自费的。
由此可见是否有商业支付方会很明显地影响到用户的就医选择,这也与我们之前在健康险和体制外基础医疗报告中分析的一样,仅凭自费用户很难支撑起一个体制外基础医疗市场。
用户看中就医效率和医生的深入沟通
影响用户选择体制外价值型儿科服务的主要因素是就医体验和效率以及和医生深入沟通的机会。当问及用户对私立儿科服务最看重的因素,70%的用户选择了“方便就诊,不用排队”,57%选择了“与医生更长时间的沟通”,48%选择了“治疗之外的健康咨询和建议”。
不过,选择国际式儿保服务的比例并不高,可见这并不是父母选择体制外儿科的主要考虑因素。
同时,只有23%的用户选择了私立儿科医生不乱开药这一条,比例也不高,可见用户目前情况下还并不确定私立儿科是否会有药品滥用的情况,信心并不足,这也是未来私立儿科机构需要进行市场教育并竖立口碑的重要点。
同时,87%的父母表示希望私立医疗机构开设夜间儿科门诊,表示不需要和无所谓的父母只分别占6%和7%。
对附加服务需求集中在专家资源及深入医患沟通
用户对儿童健康保险附加服务的需求总体较为分散,最希望获得的衍生服务包括儿童营养和运动建议,不开处方的电话/手机医生咨询,以及儿科专家门诊预约,以及儿童用药指导。
这些需求与用户对整体儿科服务的选择依据总体一致,即希望得到除了治疗之外的进一步医疗建议,以及突破基本治疗之外的公立医院专家资源。
儿童慢病管理渴望全方位服务
参与本次调研的用户中,有25%表示自己的子女患有儿童慢性病,在这部分用户的子女中,有75%使用了慢病管理服务。
这些用户的子女使用的慢病管理服务以线下为主,占47%,另有16%的用户表示其子女使用的慢病管理服务是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纯线上慢病服务占比只有36%。
用户子女使用的慢病管理服务最多的是专家医生预约,其次是营养建议/讲座,以及运动和康复课程。使用手机医生咨询的比例并不高,只有10%,使用家用仪器进行检测和数据跟踪的比例也只有9%。
用户使用儿童慢病管理服务的核心考虑主要围绕和医生交流太少以及整体健康提升,66%的父母表示他们和医生交流太少,得不到针对慢病的营养和运动方面的建议,60%的家长也表示仅靠医生治疗和吃药治不了本。
这体现了慢性病治疗需要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这也是目前以治疗为核心的大医院所缺乏的。
而在没有使用任何慢病管理服务的儿童家长中,64%表示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哪里有这样服务,26%表示没什么用,10%表示太贵所以没有使用。
但这批家长中的79%表示他们未来会愿意尝试使用合适儿童慢病管理服务。可见用户教育以及推出有市场公信力的品牌和服务是有可能赢得用户的。
在效果方面,总体来说用户对儿童慢病管理的效果有一定认可,39%的用户表示慢病管理服务有明显效果,41%表示有一些效果。
不过,用户的子女对参与慢病管理的积极性并不乐观,45%的用户表示其子女较为积极,但其余55%表示并不积极或没有动力参与。可见积极性和依从性在慢病管理上是极大的挑战。
愿意自付购买儿童慢病服务的用户比例有35%,有45%的用户希望儿童慢病服务捆绑在商业保险产品中不另外收费,14%的用户希望慢病服务免费。
在愿意自己支付儿童慢病管理服务的用户中,超过半数支付意愿在1000元/每人每年以下。
用户最希望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来提供儿童慢病管理服务,对其他人员的希望度都明显低,但全科医生的接受度明显高于专业健康管理师和护士。
家长对儿童慢病管理的总体反馈
第一,真正的深入的慢病管理介入还是比较少,目前用户使用的大部分管理项目仍然是信息类的,如营养指导。
无法深入到治疗流程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医疗体制比较强势,很难影响到医生的行为,去提供治病之外的服务。而从用户希望三甲专科医生来提供服务这一点上,本身与长期慢病服务的长期性是矛盾的。
第二,由于儿童相比成人依从性更低,需要更强的督促手段来刺激其积极性。
因此纯线上的模式更加不适合儿童,线下为主,和线上结合的模式会是未来儿童慢病管理的主流。同时,目前慢病管理还刚刚起步,市场缺乏成熟的模式,用户对整体的服务认知还比较陌生,需要较长的用户教育。
第三,与我们之前在针对成人的慢病管理调研中获得的结论一致,自费支付的意愿度并不高,无法支撑起一个市场。
未来慢病管理更多的可能成为私立医疗机构尤其是基础医疗机构的服务衍生,或者是保险公司的附加服务,而无法单独成为一个行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