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好医生频道|体检有误区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医师 季刚
误区1.体检前准备不足
首先,体检前一天不要大吃大喝,尤其是晚8点后要禁食,不要喝酒、浓茶、咖啡,不要进食太甜、太咸及油腻的食物,否则将影响血糖、血脂、肝功能。其次,晚上要早点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否则也会影响体检准确性。最后,要按规定时间采血,最迟不宜超过上午10点,否则会受激素影响,血液状态发生变化。
误区2.“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是很多人体检时的通病,往往重视五脏六腑的检查,验血验尿做CT一样不落,却忽视耳、鼻、喉、眼、皮肤这样的“小科”,导致这些器官的小病逃过“法网”,留下隐患。
误区3.检查只认“高精尖”
事实上,“高精尖”并不代表“高大全”,仪器再先进,毕竟不是全能冠军。比如一些高精的CT适用于重要脏器检查,但尿常规、便常规等检查也很重要,能检测出人肾脏以及从胃部到肠道的多种早期疾病,简单又便宜。
误区4.怕辐射拒绝做胸透
人们大多对X线等检查带来的辐射“谈之色变”,体检时回避做胸透、CT检查等,这会为一些疾病埋下隐患。如肺癌、肺结核、乳腺癌可通过乳腺钼靶照相检出。以肺癌为例,如早期能通过胸片查出,还有手术机会,但到了严重咳嗽、咳血的程度,往往就已发生转移,难以治愈。
误区5.对结果患得患失
正确认识体检结果。第一,指标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绝对正常;第二,指标因人而异,比如血脂、胆固醇指标是针对健康人群而言的,但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即使结果正常身体也可能处于危险状态;第三,数据异常不代表一定有病。有些指标总是随着生活习惯、身体状态、环境而不断波动,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
误区6.慢性病不需要体检
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肠胃病、哮喘、肾病等疾病的人,长期服用药物,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因而经常忽略体检和复诊。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血糖,看有无并发症;乙肝患者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B超,看有无病变;胃病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适时调整用药。
误区7.一次体检管“一辈子”
坚持体检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病,及早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最好每年体检一次,尤其是白领和4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最好每半年做一次该病的检查。此外,一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额外做一些检查。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