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儿科研究所|严重肠道溃疡警惕克罗恩病
上面这几幅画被装点在消化内科的楼道里,是一名叫萌萌的14岁女孩在住院期间所画。上周,萌萌出院了,她穿着钟雪梅主任送她的白底青花旗袍,是那么的端庄美丽,而几个月前,萌萌刚入院时,还虚弱的只能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
一年前,萌萌因间断性发烧、腹痛、便血,在陕西当地医院就诊,被确诊为炎症性肠病。这期间,只能喝米汤和稀粥,因为正常饮食会使肠黏膜的损伤加重,便血和腹痛也会严重,所以只能给予肠内和肠外营养。萌萌的病因始终没有找到,病情也不见好转,而家里的积蓄已经花光了,万般无奈之下,家长在大年三十这天带萌萌出院回家,在火车上由于大量便血,萌萌还出现了失血性休克。直到今年5月,家人带着好不容易借来的钱,踏上了北京的求医路,来到了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家长想尽快做胃肠镜检查以查明病因,但是被消化内科钟雪梅主任劝阻了,因为胃肠镜检查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可是萌萌的血色素只有6g,一米六八的身高,体重还不到80斤,这种状况是承受不了麻醉风险的,钟主任决定先以静脉营养、输血等营养治疗来初步改善萌萌的营养状况。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萌萌的情况稳定,完善了各项相关检查后,钟主任亲自给萌萌进行了胃肠镜检查。镜下发现,她的全结肠及直肠黏膜都是大小、深浅不一的溃疡,部分溃疡面还能看到渗血,这是造成萌萌长期大量便血的“真凶”。
然而真正的“病根”是什么呢?唯有留取病变处的活检,做病理分析才能诊断清楚。护士小心翼翼地配合主任在内镜下取病理,既要在多部位、多点取活检,又要保证萌萌的安全,因为她的肠壁组织脆弱,极易出现肠穿孔、大出血。在大家的努力下,胃肠镜检查顺利完成了。回到病房,医护人员密切观察萌萌的病情变化,心电监护、吸氧、止血药、营养液,观察出血量,避免失血性休克、腹膜炎、败血症等并发症的可能。检查结果出来了,是克罗恩病,这是一种消化道的慢性、反复发作和非特异性的透壁性炎症,病变可累及消化道任何部位,虽然是良性疾病,但病因不明,反复发作,不易确诊,不易根治。
病根找到了,下一步就是制定治疗方案。由于萌萌的肠道严重溃疡,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好,钟主任决定应用英夫利西单抗治疗,这是一种生物制剂,效果明显,但容易发生副作用——过敏性休克。用药当天,责任护士提前给萌萌扎好套管针,保证药物严格按时间要求输入进去,并且严密监护。用药后,萌萌的便血情况有所好转,次数和血量明显减少。由于长时间禁食禁水,胃肠道已经无法耐受进食,需要借助肠内营养来帮助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能量,通过微量泵鼻饲,使小百肽全营养配方粉按时匀速的泵入胃肠道,使其缓慢吸收。萌萌的营养状态日益好转,大便中再没有出现让人触目惊心的血,血色素升至11g,体重也比入院时重了十斤。第一阶段的治疗顺利完成了,这一次和以往不同,萌萌是开开心心和父母一起走出医院的。(于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