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台湾名医杨育正:患癌后感慨生命的无常

2016-10-17 15:48   健康界悦读

癌症,或许便是乔舒亚·贝尔为我演奏的一曲乐章。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乐章中每个音符和节奏间隐含的曲意,然而,何处是休止符?

癌症,或许便是乔舒亚·贝尔为我演奏的一曲乐章。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乐章中每个音符和节奏间隐含的曲意,然而,何处是休止符?何处是……终止符?

我们常常错失身边美好的事物与呼唤,令生命蹉跎,终而未能成就心底的美景。然而,面对有限的生命,光是把握当下还不够,在临终前想要完成的事,应该要全部“往前移”。

获悉患癌时,我也曾在内心抗议上天的不公,也曾觉得自己是委屈受苦之人。直到有一天,我经过高雄一处教堂,看见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前最后说的两句话──他说:“我渴!”然而士兵却以海绵蘸醋沾他的唇戏弄他,他最后垂下头说:“成了!”完成了神的救赎。

我当时涌出热泪,耶稣这样没有罪的人,却在十字架上替世上众人承担所有的罪和苦楚。《圣经》记载以赛亚预言耶稣的苦难:“他被藐视,好像被人掩面不看一样;我们也不尊重他。

哪知他为我们的过错受害,为我们的罪孽压伤。因他受的刑罚,我们得平安;因他受的鞭伤,我们得医治。”

我受的苦,又算什么?

我才慢慢领悟,上帝要我经历癌病的旨意,是要我更谦卑仰望,鞭策我更积极地用生命去成就该做的事。

我又想起了那位生性乐观的癌症病人,她以自己切身的体验正向思考,写下了“罹患癌症的三大好处”:

1.放下以前每天都须由她做的家中琐事,从此只做喜欢做的事;

2.家人从此都尊重她的意见,用心聆听,不再如以往常当耳边风;

3.可以规划剩余的人生,拥有每一个今天,不再期待明天以后。

在过去我所照护的每一位病人身上,我早早体悟了“生命有时限”这个道理,但我仍必须承认,直到与自己的死亡四目交接时,我才真正清晰地“看见”生命终点近在咫尺,如此鲜明地横在眼前,再怎么奋发努力,再怎么不甘不愿,都无从抵抗向其迈进。

我终能感同身受那位可爱病人所说的“患癌的好处”,即使我自认早有认知,也未曾蹉跎时光,一旦面对却悚然惊觉,与生命的竞逐,如此仍然不够。

美国最大的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前总裁暨董事尤金·欧凯利(Eugene O’Kelly)在记录自己脑癌晚期最后时光的《追逐日光》(Chasing Daylight)一书中提及,面对有限的生命,把握当下还不够,唯有将所有的梦想与人生待办事项“向前移”。

是的,光是把握当下还不够,在临终前想要完成的事,应该要全部“往前挪移”。如果你现在50 岁,打算55 岁再计划思考这些问题,往前移;如果你现在30 岁,打算20 年后再计划,往前移。

仔细聆听身边美妙的声音

将人生往前移,因为我们确实常常错失身边美好的事物与呼唤,令生命蹉跎,终而未能成就心底的美景。

2011 年,《华盛顿邮报》曾策划一个实验,请一名小提琴演奏者在华盛顿特区地铁朗方广场站入口,连续演奏多首脍炙人口的名曲,时间长达45 分钟。其间,成千上万的人从他身旁走过,却无视他的音乐,匆匆来去,仅7 个人真正停下来聆听,他的小提琴盒子里只收到了几张1 美元纸钞。

没有人发现,这名演奏者手里的小提琴是价值350 万美元、由意大利斯特拉迪瓦里家族于1713 年制作的旷世名琴,而演奏者则是当今最有名的小提琴家乔舒亚·贝尔(Joshua Bell)。就在这场乏人共鸣的地铁演奏会前两天,贝尔在波士顿歌剧院演奏同样的曲目,一张门票上百美元且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对许多美妙的召唤,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才是人们不幸的来源。

幸福的功课还有多少未做

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一门选修课是“幸福学”,听课人数甚至超过了招牌课程“经济学导论”。教导这门课的泰勒·本- 沙哈尔(Tal Ben-Shahar)博士,专长是积极心理学和领导学,他帮学生整理出了“十个获得快乐的摘要”:

遵从你内心的热情,多和朋友们在一起,学会失败,接受自己全部的喜怒哀乐,简化生活,有规律地锻炼身体,充足的睡眠,慷慨,心怀恐惧仍依然向前的勇气,常常表达感激。

许多学生反映,这些看似简单的观念,比起任何专业的知识技能都更受用,并且真的改变了他们的生活。我们人生追求的价值,不就在尽一切完成自己的“幸福的功课”?

西班牙国王拉曼三世(Abd Al-Rahman III)21 岁继承宝座,统治半世纪,文治武功鼎盛,生活奢华。但是当他临终回顾一生,却充满惆怅地说:“我在位50 年,征战胜利,周边太平,财富、荣耀、权力、欢乐,随叫随到,人间所有的福气,毫不缺乏。然而我仔细计算,这一生我所享有的纯粹、真实的快乐日子,一共竟只有14 天。”

我也思考,自己在马偕医院工作将近40 年,做了什么?这堂“幸福的功课”,我还有多少未写尽?我在接受了许多成功、恩惠的路上,是否也学会面对失败?纵然我力行简约,然而我是否够热情?我是否对周遭的人足够慷慨、感激?即使心怀恐惧,是否仍勇敢前行?

我还有多少时间足以运用,不枉此行?

倾听心灵的的声音

30 多年来,我照护了许多重症妇癌患者,她们带着希望来求助,不只在寻求医治,更需要安慰和陪伴,她们是我心灵的导师。

这些用心走过的情境,历历在目,我仿佛又听见那躺在走廊推车上的吴小姐,用尽最后的力气,以微弱的喘息声,在医生耳边说出感谢和道别的声音。

这个声音从不曾自我心中离去,就如席慕容的诗:

只为你的

悲哀已揉进我的

如月色揉进山中,

而每逢

夜凉如水,

就会触动我旧日疼痛。

如今,我也听到自己心里的声音。

经过疾病的折磨,我拥有比过去更强大的热情,更坚定、更清楚自己要担负的责任与追寻的目标,用我这向上帝借来的生命,荣耀我的家庭,尤其是荣耀我挚爱的马偕医院和闪耀在马偕院徽上的十字架。

我要将自己追逐的目标“向前移”。我充满热情地完成了医院未来十年的计划、财务规划、修建蓝图、功能补足与价值重建,我一向不敢怠忽当下,癌症却督促我,加速往前!癌症,或许便是乔舒亚·贝尔为我演奏的一曲乐章。我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乐章中每个音符和节奏间隐含的曲意,然而,处是休止符?何处是……终止符?

文章摘编自《在我离去之前——从医师到病人的生命告白》 杨育正著   尚医图书出品

京东购买链接:

http://item.jd.com/10385810699.html

淘宝购买链接:

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1z10.1-c.w4024-12612115753.2.MnFDtc&id=532948849134&scene=taobao_shop

手机微店购买:

http://55890658.m.weimob.com/vshop/Goods/GoodsDetail3/360538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杨育正,名医,患癌,演奏者,小提琴,癌症,生命,乐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