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医院肖湘生教授:诊断比治疗更重要
9月12号晚,火石百家邀请到上海长征医院主任医师肖湘生教授为我们揭示“癌症早诊”的秘密——诊断比治疗更重要!
目前,全国人民仍在高呼"看病难、看病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疾病常拖到中晚期才治,如中晚期恶性肿瘤、终末期肝病、终末期肾病等。这种晚期疾病很难治愈,且治疗费用相当高。如果疾病能够得到早诊断早治疗,绝大多数疾病不仅能治好,费用也会大大减小。
我国医疗现状的症结在于许多疾病得不到早诊早治
1、为何医疗纠纷频发、医患矛盾日益突出?
原因之一就是许多病人到了疾病的中晚期才接受治疗,导致很难治愈,甚至最后人财两空,家属的愤怒便落在了医生和医院的身上,医患矛盾急剧增加。如果能够早诊断早治疗,治疗的成功率将大大增加,能够有效避免医患矛盾的发生。换句话说,缓解医疗纠纷的根本方法提高医疗质量,努力把病人治好,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医患矛盾。
2、目前疾病的治愈情况如何?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病是治好的,还是诊(断)好的?
只要诊断正确、治疗及时,多数急性病以及良性病,如肺炎、阑尾炎、骨折等,都能得到有效治愈;而带有“慢”字的疾病,如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等基本无法根治,中晚期恶性肿瘤等疾病通常也无法治愈。
到目前为止,肺癌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7%,其它的癌症的五年生存率也基本不超过10%,比如胃癌的5年生存率为7.8%,大肠癌为3%,胰腺癌是世界上公认的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其5年生存率仅为1%-5%。绝大多数恶性肿瘤病人平均存活1-2年。到达肿瘤中晚期,放疗、化疗以及手术切除治疗的五年存活率基本相同。
3、癌症治疗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中国医疗水平相对较低?不是!
即使在医疗水平最高的美国,肺癌五年生存率也不超过15%,欧洲大型调查也显示所有癌症5年生存期不足20%。他们的疗效略高的原因在于这些发达国家相对富裕,民众医疗意识较强,注重早期诊断治疗。
治疗不彻底?不是!
最初治疗肺癌采用大剂量化疗,剂量大到骨髓抑制之后再做干细胞移植的程度,但已经证明不能延长生存期,后来被弃用。采用肝移植治疗肝癌可能是治疗最彻底的方法了,而大量病例证明该法并不能延长生存期。
结论一
无论哪一种恶性肿瘤到了中晚期,无论到哪里、用什么方法,治疗效果都不好。
改变思路,从诊断入手
大多数早期癌症病人五年生存率可达90%,五年后仍可继续生存,其中许多人可活10年、20年甚至更长。
结论二
中晚期癌症基本无法治愈,而早期癌症可治愈。从这个意义上说,诊断比治疗更重要,甚至可以说,病不是治好的,而是诊断好的。
延误治疗的原因在哪里?
1.观念陈旧+夸大疗效
我国的临床医学,几千年来以治疗为中心,在“治”字上做文章,长期重治疗、轻诊断,强调治病。在老百姓的传统观念里,认为只要是病就能“治” ,觉得无病(症状)时不来治,有病(症状)了才来治,大多为时已晚。
现在部分药商、医院进行大量不恰当的宣传,夸大药物和手术的疗效,致使病人过分相信“药到病除”、“手到病除”,以为只要切除病灶就万事大吉,平时不注重体检,一旦有了病,千方百计到大医院找权威专家,但专家们已回天无力。
2.技术落后
近年来,民众医疗意识得到了逐步提高,全国各地也已开展了一些体检,但是水平层次不齐,存在着技术落后的情况。例如检查肺癌目前大多仍然用胸片,但该方法只能查出中晚期肺癌,早期肺癌常被漏诊。
3.放射科医生水平不高
由于长期对诊断的忽视,放射科医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我国总体的诊断水平不尽人意。网上检索误诊病例153000例,总误诊率达27. 98%,其中恶性肿瘤60000多例,误诊率39.77%。
CT已广泛应用,但目前大多数医院常常只作简单扫描,对早期病变很难作出正确诊断,病人拿到的结果常常模棱两可,放射科的报告也含糊其词。这种诊断的后果非常严重,常导致不需要的良性结节被白挨一刀。
甚至有的医生在没有获得正确诊断的前提下给肺结节做化疗或放疗,给病人心理和身体造成严重摧残。
还有一些疾病的无限期随访,从早期拖到晚期,延误了病情,导致丧失治疗机会。
诊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但是相应的难度也越高。然而,早期诊断并非高不可攀,比如长征医院肺癌诊断准确率超过98%,其中包括不少早期肺癌。
如何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科学地改善检查方法,认真寻找早期诊断证据,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比如长征医院CT检查的技术要点是“一全三多”,即:薄层全容积扫描及靶扫描、多种窗位显示、多期相密度分析、多种后处理并用。详尽显示病灶的形态,边缘,密度,小气道的改变,小血管的改变等。
早期诊断对非肿瘤性疾病同样重要.例如胸痛,原因很多,但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冠心病是致命性的,如果医生对其没有充分的认识,而做一些对这几个病没有帮助的检查,就可能耽误抢救时机,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及时做一个增强CT,就可以做出明确诊断,得到及时救治。
结论三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的前提是全面提升诊断水平。
提问环节
1.用CT进行体检会不会影响健康?
CT是用X线进行检查,X线和其他事物一样,有两面性,适量可诊断和治疗疾病,量大可对人造成损害;和药物一样,适量可以治疗,量大了会中毒,量再大会死人。实验证明,X线照射线一次100个毫西弗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做一次放射治疗大约2000毫西弗,做一次常规CT大约3个毫西弗,一次低剂量CT大约1个毫西弗。因此十分安全。
2.机器人阅片可以代替医生吗?
机器人看病只是一种方法,是将医生的思维方法输入到电脑中去,然后机器人来进行看病。对于一般的诊断基本问题不大,但该机器人的智能来自于医生和教授,机器人水平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医生相比拟,不能代替医生,但是机器人可以用于筛查诊断,可以成为医生的助手,最终决定还应该取决于医生。目前,机器人阅片在有些医院已经实现。
3.目前,我国的医疗影像设备配给率是怎样的?是否集中在三甲医院,普通小医院普及的挑战在于哪里?
目前,我国医疗影像设备配给非常先进,处于世界前列,仅次于美国。普通小医院普及高级设备的挑战不在于费用不足,而在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水平,有了好的设备,同时必须有高水平的医生。
4.目前体检中心众多,但民众只是走一个流程,没有很大意义,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目前体检中心众多,但良莠不齐,大多没有好的专家和好的设备,通常只做一些血糖、血脂和血压的普通检测,对于早期肿瘤以及一些复杂疾病却检测不出来,所以体检一定要去大医院,找正规的医院做全面的体检。
5.检测肺癌小结节的扫描层厚是多少?
扫描层厚要求低于1mm,扫描层厚越薄,空间分辨率越好,检测准确性越高。单方向的观察来诊断肺部小结节是不够的,需要同时进行多方位观察,再做三维重建才能达到诊断目的,而三维重建要求扫描层厚必需低于1mm。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