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昂贵癌症治疗爆发式增长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刊文,对中国价格高昂的癌症治疗方式爆发式增长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称经济因素而非科学原因,是癌症质子治疗繁荣发展的背后推手。
质子疗法是一种高精度但高花费的癌症辐射治疗,由于受到“财大气粗”的民间投资者的追捧,正在中国爆发式增长。根据“中国粒子治疗新闻”报道,两年半前,中国国内还没有一家运营的质子治疗中心,如今已经有2家运营,此外至少还有43个质子治疗项目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中国肿瘤放射治疗权威专家曾宪文(音译)有着60年的专业从业经历,表示“质子治疗将过度发展。”曾宪文对质子治疗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但是警告称该疗法并非万能的。
支持者认为,质子束疗法比传统的基于X射线的放射疗法更好,因为质子将大部分能量释放于肿瘤之上,然后停止作用,对周边健康组织造成的伤害较小。包括曾宪文在内的研究人员,正在寻求进一步改进质子疗法的方法,以使放射线抵达肿瘤前对皮肤和其他组织的影响最小化。
不过有关质子治疗的研究开展有限,而且研究者称,该领域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比如,2014年一项针对儿童脑瘤存活患者的研究,对“与常规放射疗法相比质子治疗令癌症患者生活品质更高”的说法提供了佐证,但是该研究作者称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进一步验证。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另一篇论文下结论称,尽管花费高昂,但质子疗法对儿童脑瘤、某些类型的乳腺癌、肺癌和头颈癌等的治疗“性价比更高”。不过该研究所依据的数据有限,而且作者警告说随着收集到更多的证据,研究结论有可能改变。
质子治疗中心的建设成本远超常规放射设备的投入。传统的质子治疗中心建设成本动辄高达数亿美元。甚至按照新型的紧凑设计来建造,质子中心的建设成本仍高达2500万美元至3000万美元。
中国质子治疗中心的建设热潮,并非是医学界的需求所致,而是源于该国经济风向的改变。中国的投资者发现近年来对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投资回报逐步下滑,这使得对医学中心的投资,特别是对那些利用前沿科技的医学中心,成为越来越受追捧的领域。
而2015年政府放宽对医疗设备进口的限制,进一步刺激了对医学中心的投资兴趣。这使得从国外生产商购买质子束系统变得简便。
一些人担忧收费昂贵的医学中心的增加,会使有金钱、有权势的人同普通人所享受的医疗保健服务差距进一步拉大。尽管这些新设立的质子治疗中心的收费信息详情尚未公布,但肯定会非常昂贵。目前在上海一家质子治疗中心,这是国内投入运营的两家之一,一次普通治疗的收费标准是27.8万元。由于质子治疗未被医保涵盖,因此病人必须要自掏腰包。
还有一些人质疑,中国是否有足够的专业人士来充当质子治疗中心的员工。一些同民间投资者合作建设质子中心的医院甚至没有肿瘤放射科,而且有质子疗法经验的专业人员很少。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首席放射物理专家胡逸民对病人或因此健康受损表示担忧。他说,“我们应该发展质子治疗,但是不应如此迅速。”
不过,一位28岁的姓晁(音译)的女士两年前在国外接受过质子治疗,会认为质子治疗中心应该在国内更早发展。
2014年初,晁女士经过两次手术后,恶性脑肿瘤继续生长恶化。当时,她有点不知所措,一名医生建议她接受质子治疗,但当时国内还没有质子治疗中心。当年秋天,家里凑齐20万元后,晁女士赴日本一家癌症中心接受质子治疗。晁女士表示她很幸运,因为其脑瘤已不再生长,而且她又重新开始了全职工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