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黄石头:中国犹太人,充满争议的莆商(一)

2016-09-02 19:47

近日魏某某事件持续发酵,不管是干了百度,黑了莆系,还是背后有人在看戏引导民意。总之,莆系是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上了全国人民的黑名单。

前言

近日魏某某事件持续发酵,不管是干了百度,黑了莆系,还是背后有人在看戏引导民意。总之,莆系是再次站在了风口浪尖上,上了全国人民的黑名单。民众如此愤怒,同仇敌忾的谴责“莆系”,这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现象很奇怪,值得研究。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资本是逐利的,资本本身没错,错的是使用资本的人。莆系在短短三十几年来发展壮大,如今是否已到下坡路,开始走衰运?企业原罪的基因是否会代代相传还是要艰难转型?在此,笔者想单从学术角度来分析研究莆系——中国目前唯一仅存的规模庞大的商帮,它的模式和商道,对企业有何借鉴?是一味打压还是正视这支带有原罪的福建商帮——莆系。它为何能迅猛崛起并疯狂生长?这内在有什么规律?莆系的原罪是什么?莆系能迅猛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什么?

中国还有地域性商会吗?

中国自古以来一直重仕而不尊商,从封建社会开始,“读书出仕”一直被视为人生最高目标。但是,社会的良性运转又离不开商业,所以民国之前,中国的商业血脉一直是断断续续地传承。

民国之前,中国大地上先后出现过一些地域型商帮,比较知名的包括浙商、闽商、晋商……。但民国之后几乎就没有了,进入新中国后的计划经济下,地域性商会彻底绝迹。而进入改革开放后,逐步进入市场化经济,已经绝迹的区域性商会才有了萌芽的迹象。

浙商代表“温商”在中国三十年的兴起和淡出

至于浙商,其辉煌岁月也只是存在于二十年前人们的记忆中,今天虽有以马云为代表的新浙商的兴起,但多是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起到的领袖作用,而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

如果非要说有,以义乌小商品批发为代表,通过压低成本,走量生存的这种生产性商业企业也算是浙商的一个分支吧,但是最近十年来,不少浙商男性老板面临着房地产投机的大潮流,出现“十年男老板开厂不如老婆三年炒房”的结果,最终导致以温商为代表的温州炒房团的诞生,彻底摧毁了以小商品加工为主的浙江商帮。

温州炒房团应该算是当今中国具备浓厚地域色彩的商会(商帮)之一,历经十年,如今早已赚得盆满钵满,这些具备影子银行等金融属性的商人,有胆有识,当察觉中国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返的时候,温州炒房团,这个仅存的浙商代表,把眼光投向了海外,巨额资本迅速向美欧澳等国流入,他们采用在中国使用过的娴熟手法,大手笔地带动了伦敦、悉尼、温哥华等地房地产价格的急剧上扬,只可惜,这只典型的地域型商会已经渐渐淡出中国市场。

闽商中的唯一血脉“莆系”在中国的艰难崛起

迄今为止,在中国如果还能看到具备典型的地域性特质,并且因为这种特质而形成了自己的商业特点和商业模式,从业者人数众多,规模巨大的,目前只有莆系。

莆系是否缘于闽商?这一点很难说。

传统意义上的闽商,是早年因为资源匮乏,生活穷困,下南洋打工混社团,后来做生意,寄钱回老家发展,包括台湾华人返乡投资等,所以闽商早年靠南洋资金回流,创办加工型企业,也曾经风靡一时。

但是,随着近十年中国人口红利逐渐萎缩,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以及中国从劳动密集型出口赢利变成投资驱动,尤其是政府投资驱动后,闽商已经逐渐淡出中国经济的发展。

少数以石狮为代表的OEM鞋业加工企业,虽然也做出名了几个运动品牌,但因为商业短视,对文化的掌控力不足,对企业品牌的建立欠缺,近几年,这些企业也频频陷入全国的关店潮中,未来状况堪忧。

所以,曾经风光的闽商也已经名存实亡,逐渐退出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

因“莆百之战”进入公众视野的“莆系”

2015年3月25日,一个重大新闻正在蔓延,某地方性商会居然占到了百度年营业额的30%甚至60%,而这个商会居然不是以一省之力结盟,而是小小的莆田系,这个新闻的出现正式把中国硕果仅存的,也是最具特色的地域型商会——莆系呈现在大家面前。

随后,一些专业人士开始观察和研究莆田现象,妄图揭开这个罕见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商帮背后的秘密,然而他们很快发现,莆系多年来一直有着自己传统、铁律,家规和深严的壁垒,外人很难触及。

莆系商人涉面甚广,笔者粗粗知道的就包括以忠门为代表的木材批发商,占据了全国木材批发营业额的70%以上,珠宝批发、建材批发等……都已经占据了行业的主导地位,不过对于这些行业笔者了解不多,现在要谈的是莆商中的莆医,即莆系。

充满争议的“莆系”发展之路

莆系是莆商中一只年轻的商业分支,算起来其从出生到发展壮大只有短短30年,这一路走来,就像从原始社会的易物交易发展到今天的互联网电子商务,其中跨越式的艰难变革,充满了偶然性和巧合性,也充满了必然性。

研究莆系的发展之路可以让我们认真反思中国是否需要地域性商会,进入WTO十多年之后,当国与国的距离越来越近,地球已经发展成一个村的概念时,中国的经济发展是否只能依靠垄断型国企在国内以资源优势赚取国人的钱,到国际上就损兵折将丢盔弃甲。就像很多名企,总把贵的次的留给国人,好的便宜的用于出口,没有竞争优势,赚取的只能是微薄的外汇。

从莆系代表人物詹国团的传奇创业史大致可以看到莆系发展上升的脉络,如今,詹国团也早已功成名就,淡出江湖。

简单地说,所有莆系都是从东庄村走出来的,都是由一个人陈德良带出来的。

你能想象出一个人三十年间带出年营业额达3000亿,数量达8600家的企业吗?而且这些企业遍布全国,覆盖100%的地级市,80%的县市级。

这种地域型商业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好好研究吗?

中国要走向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华为固然是名企,但也充满了浓重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

华为没有任正非就成不了华为,但是任正非可以复制吗?显然不能。

然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两个华为,也不是一二十个,而是成百上千,成千上万的中国企业。这些企业进可独行闯关,退可抱团安守。

可以复制的称为“模式”,不可复制的称为“现象”

莆系就拥有这种独特的、强大的复制能力。

莆系这种由一个人带出一个行业的现象,犹如靠一颗种子发出一片森林,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然而所有关于莆系的发展史中,都少不了说到企业原罪。

是的,正是因为这些企业原罪问题,让莆系的发展倍受争议。

对于一个人能带出数千企业,数百万人从业人员的商会,我们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它,要认真思考它背后隐藏的东西,一个企业如果在生存之初赚不到钱,那它就会死亡。

就象一棵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抢夺身边的营养,而当它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当它的根基足够强健的时候,他才能有精力开始考虑环境问题,友邦问题……

看看满目疮痍的中国,过去十几年政府过度追究GDP种下的种种恶果,犯下企业原罪的仅仅是莆系吗?

让博士后成为“农民工”的“莆系”

也有人嘲笑莆系人文化不高,有个曾在莆系工作的教授说:“我就是新时期的农民工,给农民打工。”这句略带调侃的话中既有自嘲和无奈,也包含了发自内心的钦佩。李嘉诚的文化也不高,难道他就不值得尊重吗?

好与不好是相对而言的,看你站在哪个角度上。

莆系老板身先士卒,殚精竭虑地考虑如何服务专家,如何当好后勤保姆,如何砸锅卖铁准时给员工发放工资时,员工们认为,莆系是难得的好老板。

然而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莆系一直在想办法从他们口袋里掏钱。

可是如果没有消费者买单,给员工的好待遇从何而来?所以这是一个矛盾。

极其注重营销的“莆系”发展模式

当莆系不惜重金砸广告,挤压同行,创造市场,抢占市场,挖角员工时,各种非议传言层出不穷。然而谁又知道背后的故事?

某些医生开办的小型诊所或医院,因为职业习惯或缺乏商业营销意识,一不舍得花钱打广告,二不舍得花钱给员工发奖金,当手下员工被莆系高薪挖走时,当莆系拿钱刷市场时,矛盾又一次开始了。

当然,莆系不得不面对之前二十年发展时造就的企业原罪问题,不可否认,他们给绝大部分消费者造成的金钱上的损失,对于这点,笔者不会帮他们辩护,因为这是事实。

但是应该看到,最近十年,莆系正在努力向好的方面发展。

敢问中国有多少成功的企业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个黑名是否该由莆系一家来背?

过去因为追求GDP,对社会对国家对未来造成了损失,现在新一届领导人已经痛定思痛,定下了刮骨去毒的疗法,此时此刻,我们也感受到在新常态下,莆系一起连动的脉搏跳动。

“民营医院伤神,公立医院伤身。”

在本篇即将结束前,笔者想再重申一遍:

莆系确实因为生存,因为利益的驱使,在前二十年发展中伤害过患者,伤害过客户,但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公立医院发展和改革,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医药回扣等问题就没有对患者造成伤害吗?

要知道“民营医院伤神,公立医院伤身,”这对公众来说才是最大的隐情。

为什么?

因为民营医院普遍被大家诟病的“没病当有病治,小病当大病治”,忽悠患者掏钱的营销行为,更多是一种心理影响。

民营医院的用药,大多是没有疗效但也不会有副作用的药,没什么效果但也不会害人,因为民营医院没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他不敢造次,他害怕出事,一次医疗事故足以让一家民营医院马上关门停业,所以中招的患者更多是被伤神,伤钱。

反观公立医院的看病三步曲。

1、“你的病不是大病,没问题。”

2、“别听民营医院的忽悠,哪有那么严重。”

3、“但是治疗还是要的,我们有进口药和国产药,进口药疗效快,国产药效果慢……。”

结果怎么样?患者老老实实地听话买单,还感激涕零。

然而,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全世界抗生素泛滥成灾的地区在亚洲,亚洲抗生素泛滥成灾的地方在中国,中国抗生素泛滥成灾的地方在公立医院,而不是民营医院。

公立医院除了少数有良知的医生不会乱开处方,大部分科室一样有业绩压力,医生一样在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不多开点药效益从哪儿来?奖金从哪儿来?

除此之外,公立医院还涉及严重的医药回扣问题,比如医院售价60块的头孢,其实进价只有20块,其中的40块被做为回扣一级级分掉了。治一个小小的感冒动辄几百上千,难道不伤钱?

民营医院在吓人,伤神。

公立医院在哄人,伤身。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黄石头,犹太人,莆商,民营医院,莆系,闽商,企业,浙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