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正在毁掉那些医者的未来
“我不收钱,就便宜了药贩子。”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原检验科主任范泽旭在医疗器械经销商供货之际,就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利用职务之便,单独或伙同他人多次收受医疗器械经销商637万元,个人分获546万元,为经销商在向医院供应试剂和检验耗材过程中提供帮助,他另有900余万元巨额财产不能说明合法来源。(8月25日《检察日报》)
重要的不是别人做了什么,而是你在做什么。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不收钱,就便宜了药贩子。”更像是一种自欺欺人,不能成为违法受贿的理由。
别人违法经营,得到暴利。自己看到就眼红,混淆了是非,没有了法律的准则和敏感,选择同流合污。医务人员打着“不能便宜药贩子”的名义受贿,的确可以成为一种心理安慰的借口,但并不能掩盖这个违法的事实。而只要是违法行为,就宛如酒驾,始终有可能被查出来,因此被追责。
从这个案例来看,从2001年到2015年5月,该医院检验科一直使用刘某公司检验耗材等产品,刘某也兑现了承诺,先后14次送给范泽旭感谢费。说明这种违法行为可能隐藏得很深,又或者是防腐治理机制显得太滞慢乏力,所以这种黑色交易一存在就是16年。看起来,这更像是一种温水煮青蛙的过程,让医务人员在腐败的泥潭里越陷越深,积小错成大错。
行为的腐化往往源于思想的腐化,这种“不能便宜药贩子”有替天行道的味道在,但时间长了,违法已经被视若为日常习惯,这种因何而出发的动机就烟消云散了。所以违法者才会产生这种道德幻觉,理直气壮地说出这个令公众难以接受的违法理由,尽管在他们眼里,一切显得如此的“正常、正当”。
医疗界正在成为高危行业,“不透明收入”让这个行业变得高危而盲目。随着政府反腐聚焦在医药领域,各地开始有大批的医疗管理者因此受贿而落马,一夜间从主任、专家变成阶下囚。根据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公示的关于医疗卫生领域商业贿赂系列案件,2016年6月-7月,共有63位医院院长落马!
在一个潜规则泛滥的行业环境背景下,洁身自好虽然不容易,但却是唯一可以明哲保身的办法。当然要让医务人员变得更安全,更重要的举措是让这个行业收入透明起来,铲除那些少数人受益而多数人受害的潜规则,这才是治理的根本,这方面也有赖于医改的发力。
自身道德的修养与克制以及医改的给力与否,很多时候甚至可以决定一些医务人员一生的命运,这就是这条新闻告诉我们的铁一般事实。
新闻出处
http://news.sina.com.cn/s/pa/2016-08-25/doc-ifxvixeq0424901.shtml
http://mt.sohu.com/20160809/n463417861.shtml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